骤雨乘雷风满楼,霎时解脱万民愁。
碧空瀑布飞三岛,赤地恩膏遍九州。
水涨平坡烟树矮,浪生古渡桔槔浮。
欢声载道歌谁德,定卜田畴大有秋。
【注释】
道光四年:即1824年,道光皇帝的第四个年号。甲申:干支纪年法中的年份,甲是天干第一位,申为地支第七位,合在一起即表示甲申年。黄梅:地名,在今湖北黄冈市境内。三时:指上午、中午、下午。至六日:自五月十一日起至六月十三日。
喜雨:高兴下雨,这里指及时雨。下大雨:形容雨势很大,如瓢泼一样。三寸:形容雨大,雨落得深而急,像一把三寸长的小剑落在地上一样。欣喜欲狂:非常高兴,想发疯似的。赋七律一首:作一首诗。以志之:用诗来记下这件事。
【译文】
道光四年岁次甲申黄梅县遭遇了一次大旱,从五月初十到六月十三日忽然降了一场暴雨,三尺高的雨水,使人们非常高兴,于是写了这首诗。
骤雨乘雷风满楼,霎时解脱万民愁。
碧空瀑布飞三岛,赤地恩膏遍九州。
水涨平坡烟树矮,浪生古渡桔槔浮。
欢声载道歌谁德,定卜田畴大有秋。
【赏析】
这首诗作于道光四年(1824)五月十一日至六月十三日,当时作者因遭逢久旱不雨,心情十分焦急,忽闻暴雨来临,不禁大喜过望,遂写下这首诗。诗中描绘了雨后大地的变化,表达了自己的喜悦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未来幸福生活的祝愿。
首联“骤雨乘雷风满楼”,描绘出一场暴雨来临的情景。骤雨是指突然而至的大雨,乘雷风则是指这场雨来得快且猛烈,如同雷声和狂风一般,充满了气势。整联通过描写暴雨的到来,为全诗奠定了一个紧张而又期待的气氛。
颔联“碧空瀑布飞三岛,赤地恩膏遍九州”则是对这场暴雨之后景象的描绘。碧空指的是晴朗的天空,瀑布则指的是大雨如注的景象,飞三岛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点或场景,赤地恩膏遍九州则是指这场暴雨滋润了大地,使得原本干燥的土地变得生机勃勃。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示了暴雨带来的巨大变化。
颈联“水涨平坡烟树矮,浪生古渡桔槔浮”则是对雨后景象的进一步描绘。水涨平坡意味着雨水淹没了低洼的地方,使得原本高耸的树木变得矮小;浪生古渡则是指江水上涨,淹没了古老的渡口,桔槔(一种用来打水的木制工具)也随之被冲走。这两句通过对具体景物的描写,展现了暴雨过后的自然变化和人文景观。
尾联“欢声载道歌谁德”,则是对这场暴雨带来的欢乐感受的总结和表达。欢声载道则是指人们在雨后的街道上欢声笑语,歌声嘹亮,载道则是指声音传播得很广,传到了每个角落。歌谁德则是指在欢声笑语中唱颂赞美的人或事。这一句通过对人们欢乐情感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悦和满足。
最后尾联“定卜田畴大有秋”则是对未来的展望。定卜田畴则是指确定好耕作的土地和作物,大有秋则是指收获的季节即将到来,秋天是农作物成熟的季节。这一句通过对未来丰收的期盼,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未来幸福生活的祝愿。
这首诗通过描绘暴雨来临前后的变化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威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悦和满足。整首诗语言简练、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