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
【赏析】 《南浦·春水》是南宋词人吴文英的一首词。此词上阕写江南春景,下阕抒发伤别之情。上片以“柳”字为线索,勾勒出一幅春日江边送别的情景;下片则以“泪”字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故人离别时凄清哀婉的情思。全词意境清新、委婉、含蓄,给人以美的享受。 【注释】 1. 嫩染碧鸥(yòng rǎn bì ōu):形容新绿的颜色。 2. 傍(páng):通“旁”,旁边,附近。杨枝:即杨柳枝
【解析】 本词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词。上阕写春柳袅娜,细缕蘸晴涛,低摇曳,水面落红频扫,写出了柳枝随风飘舞的柔美,“柔情弱态”点出柳枝之娇小、柔弱,与“盈盈十五怜娇小”形成对比映衬,突出其娇美动人;下阕写相思之情。“怕见擘棉时”写因思乡而怕见到家乡的亲人,“韶光易渺”,写时光流逝之快,“杜鹃唤得春归悄”,写春天悄然离去,“回首灞陵桥畔路,绾住离愁多少”。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注释】 1.南浦:指送别的地方。 2.春水载侬舟:春风送来的江水,像船儿一般载着我乘着船儿去远游。 3.闲愁几斛:我有多少闲愁? 4.妆楼才扫:刚刚打扫过的梳妆楼阁。 5.作达偏为潇洒语:做官的人偏偏喜欢讲些潇洒的言辞。 6.牛腰诗草:写在牛皮纸片上的诗稿。 7.寒食清明:清明节前后。 8.短长亭:古代驿传,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9.梦魂难到:梦中也难以到达。 【赏析】
【注释】南浦:古乐府旧题。 吴樯晚眺:即在吴地的船桅上眺望,见《文选》张协《杂诗》。曹公:曹操。三国时,曹操曾征孙权,至赤壁,与孙刘联军战于江面,大胜而归。后因以“赤壁”指长江中流的赤壁山,或泛指长江中游一带。螺髻碧离离:形容水波涟漪,如山螺之髻(发髻形似螺)。龙虎销沉无据,往事不胜悲:意谓英雄豪杰消逝,世事沧桑,令人不胜感慨。龙虎:指孙权、刘备。曹公饮马:曹操曾向孙权称臣投降。对江流
【注释】 南浦:泛指游子送别之地,也泛指情人相会的地方。南浦是古代传说中一个女子的住所。 月冷黄昏:指天色已晚,月色清冷。 声声啼断春无信:杜鹃声声啼叫,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逝去,而春天却无法复返。 泪痕红印:指杜鹃鸟啼叫时,其羽毛上沾满了红色的泪滴。 界破桃花晕:指桃花的颜色变得模糊不清,如同被泪水打湿了一样。 惹得深闺,幽怨愁芳讯:指杜鹃鸟的啼叫引起了深闺中的人的幽怨和忧愁。 眉尖嫩
【注释】: 1)南浦:地名,位于今江苏扬州。端甫所藏《黄小松湘江归棹图》是一幅画,描绘的是在湘江之上乘船归来的景象。 2)无限楚山青,写黛痕、扁舟江上迎汝:无限的青山绿水,仿佛在用黛色为扁舟作记号,迎接着归来的你。 3)双影并篷窗,宵来梦、犹绕旧湖烟雨:你的身姿和身影都与船篷相映,夜晚的梦里,仍然环绕着那古老的湖面的烟雨。 4)鸥程几曲,垂杨都是牵情树:在湖面上,有几只白色的大鸟在飞翔
南浦题林畏庐翁西溪图,兼讯㣼盦溪游。 摇曳一湾秋,指词仙隐处,溪云迷晓。西堰旧通潮,荒庵畔、古雪沈沈谁扫。清游最羡,酒瓢稳载瓜皮小。 弹指楚天愁几许,凭问旧时芳草。 分明图就残山,引归心早是,越莼香了。凭讯冷红踪,清波路、果否控鸾重到。梅塍梦渺。微吟愁对瓶枝悄。今夜水窗风絮影,白上鬓丝多少。 注释: 1. 南浦题林畏庐翁西溪图:在南边(南浦)的岸边给林畏庐的西溪图题诗。 2. 指词仙隐处
《南浦别》 (1)屏营:徘徊,彷徨。歧路:岔路口。 羌笛:古代西部游牧民族的一种乐器。骊歌:即胡笳。 (2)极目:远眺。遥遥:遥远的样子。 杨柳:柳树,常在离别时作为别离的象征。 (3)试问伤心何事,为临风、无计挽鸣珂(kē)。 伤心:因悲伤而心伤。鸣珂:古代一种装饰华丽的马络头。 (4)纵知有后期,难分此际,哽咽语偏多。 后期:指分别后相见的日子。期,期待。 (5)叹息年时行乐,到如今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赏析诗歌的标题是鉴赏诗歌的第一要义,而标题又往往与诗的内容紧密相关,所以,在鉴赏诗歌时一定要抓住标题来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此首词的上阕写景。首句“十里暖云烘”写春日之景,用“烘”字,写出了云蒸气涌的景象。“趁晴烟”一句,写天气晴朗,烟云散去,放鸭的人开始出来活动了。“一碧净无尘”,写水面波光粼粼,水波不染
诗句内容解析: 1 《南浦·秋水》一诗,描绘的是一个秋天早晨,诗人独自站在江边,眺望着远方的景象。诗中的“极浦”指的是江边的尽头,而“菱花瘦”则形象地描绘了菱角花在秋风中摇曳的姿态。这种自然景色与诗人的内心情感相互映照,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2. 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紧密相连,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内心的孤独和哀愁。这种情感表达方式,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