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暖云烘,趁晴烟,放鸭人来侵晓。一碧净无尘,东风软,已遣游丝先扫。垂杨影里,钓钩挂出筠竿小。有女浣纱偏耐坐,茵衬渔矶芳草。
几篙新涨粼粼,指红桥雁齿,前痕没了。正喜报方生,双双鲤、知有天涯书到。绿波渺渺。渔郎去后桃源悄。遮莫重来寻旧路,流尽落花多少。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赏析诗歌的标题是鉴赏诗歌的第一要义,而标题又往往与诗的内容紧密相关,所以,在鉴赏诗歌时一定要抓住标题来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此首词的上阕写景。首句“十里暖云烘”写春日之景,用“烘”字,写出了云蒸气涌的景象。“趁晴烟”一句,写天气晴朗,烟云散去,放鸭的人开始出来活动了。“一碧净无尘”,写水面波光粼粼,水波不染。第三句“东风软”,春风轻拂,使游丝先于柳絮飘飞。第四句“垂杨影里,钓钩挂出筠竿小”,写垂杨树下,有人把钓钩挂上了细长的渔竿。“浣纱偏耐坐”,这里既写出了女子浣纱的耐性,也写出了环境的美好。“几篙新涨粼粼”句,写湖水上涨的情况。“指红桥雁齿”句,写红桥上绿树掩映,如雁排成行。
下阕写人。“正喜报方生,双双鲤、知有天涯书到”,写有人在远处捎来书信,信中说有鲤鱼游来,表示他正在想念远方的人。“绿波渺渺。渔郎去后桃源悄”句,以《桃花源记》中的渔人行踪作为反衬,写出渔人已经远去,桃源村变得空寂了。“遮莫重来寻旧路,流尽落花多少”,意思是不要说再回来寻找旧时的小路了,只怕连落花都被流水带走了。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答案】
译文:
十里之外,暖阳照耀着一片云海。趁着晴朗的日子,烟雾消散,放鸭子的人开始了他们一天的活动。湖面清澈见底,没有一点污点。春风轻柔地吹拂,使游丝比柳絮还要早些飘飞。垂杨柳的影子里,钓鱼人的竿子被挂出。有一个女子,在浣纱,她耐得住寂寞。几只船儿刚刚驶入湖中,湖水便涨得波光粼粼。人们指向那座红砖砌成的桥梁,桥下的水中,鱼儿像雁群一样游动。有人从远方捎来书信,信中说有鲤鱼游来,表示他正在想念远方的人。湖面上弥漫着绿色的波浪。渔夫们离去之后,桃源村变得空寂了。不要说再回来寻找旧时的小路了,只怕连落花都被流水带走了。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作品。全篇写春日湖上景色之美,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上片写景。首句“十里暖云烘”写春日之景,用“烘”字,写出了云蒸气涌的景象。“趁晴烟”一句,写天气晴朗,烟云散去,放鸭子的人们开始出来活动了。“一碧净无尘”,“碧”指湖水的颜色,“净”即清澈,“无尘”即无纤尘;“东风软”三句,写春风轻轻地吹拂着,游丝比柳絮还早一些飘飞。“垂杨影里,钓钩挂出筠竿小。”写垂杨柳荫里,有人把钓钩挂在细细的渔竿上。“有女浣纱偏耐坐”,这里既写出了女子浣纱的耐性,也写出了环境的美妙。“几篙新涨粼粼”句,写湖水上涨的情况。“指红桥雁齿”句,写红桥上绿树掩映,如同一群大雁排成行。“正喜报方生”,写有人在远处捎来书信,信中说有鲤鱼游来,表示他正在想念远方的人。“绿波渺渺。渔郎去后桃源悄”句,以《桃花源记》中的渔人行踪作为反衬,写出渔人已经远去,桃源村变得空寂了。“遮莫重来寻旧路,流尽落花多少”,意思是不要说再回来寻找旧时的小路了,只怕连落花都被流水带走了。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下片由景及人,写人。第二句“正喜报方生”一句,写有人在远处捎来书信,信中说有鲤鱼游来,表示他正在想念远方的人。第三句“绿波渺渺”句,以《桃花源记》中的渔人行踪作为反衬,写出渔人已经远去,桃源村变得空寂了。第四句“遮莫重来寻旧路,流尽落花多少”,意思是不要说再回来寻找旧时的小路了,只怕连落花都被流水带走了。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首词描写了春天的湖上景色,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词中所描景物清新自然,生动形象,尤其是那碧水、游丝、垂杨、红桥等意象,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