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鉴培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重点字词的解释,以及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结合题目中给出的示例进行作答。答题时注意不要写错别字,不要漏掉关键字。 首先解释关键词语,如“绿树荫交加”中的“荫”,“荫”通荫庇,指树阴;“竹马”的“竹”是竹子的意思
中庭夜坐 秋天的夜晚,我在庭院里坐着,四周树木已经变得朦胧,夜色正深。 微风吹过,灯火摇曳生姿,露水打湿了桂花散发阵阵香气。 波光倒映着星光,琴音在月光下停止。 邻居家的孩子带着篝火过来,蟋蟀的鸣叫声通过帘子传入耳中。 译文: 秋夜,我独自坐在庭院中,四周树木朦胧,夜色深沉。 微风拂过,灯光摇曳,露珠沾湿了桂花,散发出阵阵香气。 水面波光倒映着星星,琴音随着月光而停歇。 邻居的孩子带着篝火来访
【注释】 秋郊闲眺:在秋天的郊外闲适地眺望。 陂稻离离秀实成,静观野趣足怡情:陂田里的稻子长得茂盛而整齐,静静地欣赏这田野的乐趣足以让人心旷神怡。 “陂”:是池的意思,这里指池塘; “离离”:形容稀疏的样子; “秀实”:指丰收的稻谷; “成”:指成熟,长成了。 “静观”:静静的观察;“野趣”:野外的情趣; “足”:足够、够; “怡情”:愉悦心情。 远山明净秋光淡,近水萦纡夕照清
闻道牛与女,一年一渡河。 岂如离别客,反不如君多。 注释 - 闻道: 听说 - 牛与女: 比喻牛郎和织女一年一度的相会 - 一年一渡河: 每年七夕时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一次 - 岂如: 比不上,不如 - 离别客: 指自己作为离乡背井的游子 - 反不如君多: 反而没有你这么频繁 赏析 元稹在《离思四首·其三》中运用了比兴手法,以牛郎织女的相会为喻,表达了自己对妻子深深的思念之情
【注释】 过:拜访。表兄:指严竹坪的哥哥。快:高兴、愉快。心曲:内心的真实感情,即诗情。承:接受。留宿书斋:在书房中留宿。拈:取。遗赠:赠送的礼物。 【赏析】 这首五言诗写于作者去拜访表兄并得到留宿书斋之后。 首联先以清风明月勾勒出一幅秋夜景色图。“碧”字用得精当,既写出了月光的皎洁,也暗示了天气之凉爽,渲染了一个静谧幽美的氛围。 颔联写室内陈设,帘桁(垂下来的横木)上映着日光
独坐情默默,清风徐至侧。 何事拂征衫,令人苦相忆。 诗句释义:诗人在独自坐着时,内心情感深沉而平静,就像被深深的思念之情淹没。这时,一阵轻柔的微风拂过了他的衣服,让他不禁想起了远方的人。这种突如其来的感觉让他感到痛苦和怀念。这里的“征衫”是指外出旅行或出差时穿的衣服,因为长时间穿着,所以容易起皱。而“拂”则表示风吹过,使得衣服起皱,这象征着诗人的内心情感波动和思念之情。 译文:独自坐着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田园风光。 首句“红桃花外露山家”,描述了桃花在山家的外面盛开,给人一种春意盎然的感觉。 次句“绿竹编篱短短遮”,描绘了绿竹编成的篱笆,虽然简短但足以遮挡风雨。 第三句“野老罩鱼来曲港”,描述了一位老人正在曲港里捕鱼的场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第四句“村童挽犊上三叉”,描述了一群村童挽着牛车经过三叉路口的情景,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纯朴。
【译文】 西山上薄雾笼罩着轻云,夕阳余辉洒满了故关。 渐渐看到炊烟袅袅升在树梢,瞥见灯火闪烁在林间。 轻风送爽,同乡人交谈着归去,小路弯弯,稚子闲游在前。 缓步回家,舒展开眼界远眺,村童遥指晚归的樵夫。 【赏析】 《自浒村归寨门途中即景》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此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居晚归图,体现了诗人热爱自然、淡泊名利的隐逸情怀。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优美清新;结构严谨精巧
重阳共报菊花期,何独予家尚萼胎。 料汝含英知有意,特将晚节傲霜来。 注释:重阳:指农历九月初九日,古代有重阳饮菊花酒的习俗。萼:花萼,指花的一部分;这里比喻菊花。何独:为什么唯独。料:猜想、猜测。含英:含有花的精华。意:意志、情意。特:特别、尤其。晚节:晚年的节气,这里比喻菊花在深秋开放的时节。傲霜:形容菊花不怕霜冻严寒而傲然挺立的姿态。赏析:这是一首咏菊诗。首联说重阳佳节,人们都要赏菊
【注释】散发:散开头发坐着。夜静:夜晚安静,寂静无声。玉露:晶莹的露水,比喻美色。湿金井:湿润了井口的金属栏杆,指秋夜的露气。何无一人来:为什么没有人来看我?问侬身可冷:你的身体是否感到寒冷?侬:你。 【赏析】这是一首写女子思念情人的词作。全词以“离思”二字统摄全篇,从夜深人静时坐起而想到对方,又从对方想到自己,表现了一种相思之切和孤独之悲。上片写景,渲染出一种凄清寂寥的氛围。下片抒情,直抒胸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