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
诗句释义 - 归鸿声断残云碧:描述了大雁在天空中飞翔,发出的声音被打断,周围的残云呈现出碧绿色。 - 背窗雪落炉烟直:描述窗外的雪花落在窗上,形成了一层薄薄的雪,而炉中的烟雾却笔直地上升。 - 烛底凤钗明:描绘了蜡烛下,凤凰形状的发饰显得格外明亮。凤钗通常象征着美丽与高贵。 - 角声催晓漏:角声是古代战争中的一种信号,这里的“晓漏”指的是古代用来报时的一种铜壶滴漏。角声催促着报时的开始。 -
【解析】 此诗题下原有小序云:“双银杏,在城北。其木高十数丈,叶长数尺,秋华璀璨如丹霞,可为画本。余昔岁曾见之,有感而作此词。” 第一句,“风韵雍容未甚都”,意思是说,这银杏树的风韵雍容而不过分张扬,显得端庄大方。雍容是形容庄重、稳重;不张扬是形容不浮夸、不做作。这里用来形容银杏树,意指它既庄重又稳重,不张扬又不浮夸。 第二句,“尊前甘橘可为奴”,“尊前”指的是尊贵面前;“甘橘”,即甜橘
诗句翻译: 译文: 沉水香消人悄悄,楼上朝来寒料峭。春生南浦水微波,雪满东山风未扫。金樽莫诉连壶倒,卷起重帘留晚照。为君欲去更凭栏,人意不如山色好。 注释解析: 1. 沉水香消人悄悄:沉香消散,人声也静悄悄的。 2. 楼上朝来寒料峭:早晨楼外天气微寒。 3. 春生南浦水微波:春天已在南面水边显现,波纹荡漾。 4. 雪满东山风未扫:东山之上积雪满满,但风还未清扫。 5. 金樽莫诉连壶倒
【解析】 此词上片写景。“晚来一霎风兼雨,洗尽炎光”,这一句中,“一霎”即“一会儿”,“晚来”即“傍晚”。“晚来一霎风兼雨,洗尽炎光”,意思是说,傍晚的一阵风雨刚刚过去,把炎热的阳光全都洗净了。这两句描写了一个暮春时节,天刚擦黑,忽然间一阵狂风暴雨袭来,把满天都吹得阴沉沉的,接着又下起了大雨。作者用“一霎”这个时间概念来概括这一过程,突出了风雨来得快、去得也快的特点
《诉衷情令·夜来沉醉卸妆迟》 【译文】 夜晚沉醉之后才匆忙卸妆,梅瓣插在残枝上。酒醒时春眠被熏香打破,梦中远去无法回归。 人声悄然,月儿依依,翠帘低垂。更加轻捻梅花的残蕊,再捻取残留的芬芳,再得片刻闲暇。 【注释】 1. 诉衷情令:词牌名,一种词调形式。 2. 夜来:夜里。 3. 沉醉:喝得非常醉,形容饮酒至极乐状态。 4. 卸妆迟:指晚上饮酒后,卸妆稍晚,意喻醉酒后的慵懒和不拘小节。 5.
诗句释义: 1. 泪湿罗衣脂粉满:泪水沾湿了衣裳,使得衣服上满是胭脂。 2. 四叠阳关:唱完《阳关三叠》这首歌四遍。 3. 千千遍:多次。形容一遍又一遍地唱。 4. 山长山又断:形容山峰连绵不断,又突然中断。 5. 潇潇微雨闻孤馆:在孤寂的小馆中听到潇潇细雨的声音。 6. 惜别伤离方寸乱:因离别和分离而内心感到慌乱。 7. 忘了临行:离别时忘记了喝酒饯行。 8. 酒盏深和浅:酒杯里酒的深浅不一
注释:南方渡江后,北方来的王导已去世;北方来的刘琨,消息也很少。 赏析: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南北分离的感慨。前一句说南渡的王导已故,暗含着国破家亡之痛;后一句说刘琨的消息稀少,暗示了战乱频仍和时局艰难。全诗以“少”字为纲,将两个不同时间、不同地域、不同身份的人物联系起来,通过“南”“北”对比,抒发了对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的感慨。同时,“王导”与“刘琨”这两个典故也增添了诗句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深度
【诗句】 - 卖花担上:卖花的担子。 - 一枝春欲放:一树枝头的花儿即将开放。 - 泪染轻匀:指花儿在花瓣中渗透出晶莹的泪滴,使得色彩更加均匀柔和。 - 彤霞晓露痕:指花瓣上晨曦初现时露珠的痕迹,如同红色的霞光和清晨的露水。 - 怕郎猜道:担心对方误会她的美丽。 - 奴面不如花面好:我的脸庞比不上花朵的美丽。 - 云鬓斜簪:形容女子的发髻,如云般的鬓发微微倾斜,并用簪子固定。 - 徒要教郎比并看
这首诗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题目为“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下面逐句解析并给出相应的译文、注释和赏析。 诗句解释: 1. "窗前谁种芭蕉树":这句描述了一种自然景象,窗前有芭蕉树生长的情景。芭蕉树是一种常绿植物,其叶片形状如蕉,故名芭蕉。 2. "阴满中庭":芭蕉树的叶子宽大,覆盖了整个庭院,形成一片浓密的阴影。这里的“阴满”指的是叶子茂密到几乎填满了整个庭院。 3. "叶叶心心
好事近·悼春 风吹落花深处,帘外红堆积如雪。记得海棠盛开之际,正值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灯忽明忽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注释: 1.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形容风停后花瓣落下很深,外面被堆积的红色花瓣覆盖如同白雪。 2. 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总是记得海棠花开之后,正是伤春的季节。 3. 酒阑歌罢玉尊空:酒宴结束,歌声停止,玉制的酒器也空了。 4. 青釭暗明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