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不知其名或字,宅边有五棵柳树,因以“五柳”为号。此人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之处,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注释: 1. 五柳先生:指隐士陶渊明。 2. 不知其名或字
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译文: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然自己的心灵已经成为外在形体的奴隶,为什么还要感到惆怅和独自悲伤呢?我明白了已经过去的事情是无法挽回的,对于未来的事情还可以努力追求。实际上,我还没有走上错误的道路(即迷途)
诗句原文: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译文: 精卫鸟嘴里衔着微小的木头,准备填平东海;刑天虽然已经失去了头颅,仍然挥舞着武器。面对相同的命运,他们没有忧虑,即使化为异物也不会悔恨。他们的壮志雄心从未消失,但是美好的时光怎能等待? 关键词注释: - 精卫:神话传说中的鸟,因溺水而死而化为鸟,常衔西山之木石,欲填东海以报冤仇
《归园田居·其三》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诗作。此诗以“归园田居”为题,写归隐田园后的生活情景。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注释】:在南山下边种上了豆子,但野草丛生,把嫩豆苗挤得稀疏了。 译文:在南山脚下种下了豆苗,但野草太多,把豆苗都挤得稀疏了。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南山边种上豆子,但因为杂草太多,使豆苗被挤得很稀疏的情景。通过这个细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喜爱和热爱。 晨兴理荒秽
归去来兮辞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注释: 1. 已矣乎:已经完了吗? 2. 寓形宇内:寄身于这宇宙之内。 3. 复几时:还能有几时呢? 4. 曷不:何不。 5. 委心任去留:把心思交给命运的安排。 6. 胡为乎:为什么? 7. 遑遑:忙忙碌碌的样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饮酒·其四》。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 栖栖(形容鸟儿在树枝间来回飞翔的样子): 描述了鸟儿在空中飞翔的样子。 - 失群鸟: 鸟儿失去了同伴,独自在天空中飞行。 - 日暮犹独飞: 太阳即将落山,鸟儿仍然孤独地飞行。 2.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 徘徊(形容鸟儿在空中不停地飞行): 鸟儿在空中不停地飞翔,没有固定的目的地。 -
诗的译文 晋太元年间,武陵人以捕鱼为生。他沿溪边行走,忘记了路途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两岸数百步宽,中间没有其他树木,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对此感到非常奇异,继续前行,想要探索这片树林。 当进入树林尽头时发现了一条水流,这里就有一个山口,仿佛透着光亮。于是放弃了船,从山口进去。一开始非常狭窄,只容得下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眼前突然一亮,展现出一片平坦广阔的土地,房屋整齐划一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释: 1.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在人世间建造了房屋,却没有车马的喧闹声。 2. 问君何能尔:请问你怎么能这样呢? 3. 心远地自偏:心灵远离尘世喧嚣,自然就会觉得地方偏僻。 4.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东边的篱笆下采摘菊花
这首诗是《桃花源记》的第一段。它描述了一个人在桃花源中的经历,以及他在那里找到的一条通往桃花源的路。 译文: 这个人找到了一艘小船,便沿着原来的路上前行。他在每处都做了标记,然后到了郡下,去拜访太守。他把他在桃花源的经历告诉了太守。太守派人跟随他去探寻那条路,但后来他迷路了,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注释:“既出”意为“已经出去”,“得其船”意为“找到了小船”,“扶向路”意为“沿着原来的路”
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