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庐江宿夜时所听到的传说。 诗句翻译与注释: - 1. 夜泊庐江闻故人在东: 我在庐江的夜晚停靠,听到有人在东边。 - 2. 江路经庐阜,松门入虎溪: 我经过长江边的庐阜,松树的门进入了虎溪。 - 3. 闻君寻寂乐,清夜宿招提: 听说你寻找寂静的快乐,在清澈的夜晚住宿在招提寺。 - 4. 石镜山精怯,禅枝怖鸽子栖: 石镜山的精灵害怕,禅树枝上的恐惧鸽子栖息。 - 5.
诗句原文 卜洛成周地,浮杯上巳筵。斗鸡寒食下,走马射堂前。垂柳金堤合,平沙翠幕连。不知王逸少,何处会群贤。 诗歌译文 在洛中的春天,诗人孟浩然邀请好友王九进行一场盛大的聚会。我们在这里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热闹非凡的春日景象。首句“卜洛成周地”意味着选址于洛城,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的地方
【解析】 “春”,一作“春色”。 【答案】 译文:春天的堤上,杨柳刚刚发芽,想起与老朋友相约的日子已经不远了。草木本无心无意,但是它们的生长、衰败自有季节;山阴郡远近的距离,江上的日日夜夜都充满了我的相思之情。我无法赶上兰亭聚会的时候,只有空吟那篇《祓禊》诗来表达我的心意了。赏析:这是一首怀人佳作,作者借景抒怀,寓情于景。首句点明时节是初春时节,而此时又恰逢友人相聚之时
【注释】 谢录事,名不详。越,今浙江绍兴。耶溪,山名。禹穴,相传夏禹治水曾到过。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送别之际,写来日之望。前四句描写了清早江面上的景致;后四句则抒发自己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全诗语言简淡,格调高远
【解析】 此诗首句“水国无边际”即指水乡,诗人在洛中送友人奚三还扬州,首句点明了地点。后三句是诗人对友人的劝勉,希望他早日归来;最后两句是抒发自己久别思归之情。 【答案】 (1)洛阳:东周、东汉、北魏等朝代的都城。洛中(洛阳):洛阳城内。 (2)羡君:羡慕你。从此去:从洛阳出发前往扬州。 (3)朝夕:早晚。见乡中:见到家乡。这里指回到故乡。 (4)南归:归向南,指回北方老家。恨不同:怨恨不能同归
诗句释义及注释: 1. 龙沙豫章北,九日挂帆过:龙沙是指长江入海口的地方,豫章指的是江西的南昌。这里诗人提到在九江(龙沙)以南的赣江口(豫章)以北的地方,即在长江中游地区,九月九日的时候,他挂上船帆驶过。 2. 风俗因时见,湖山发兴多:这里的“风俗”指的是当地的民风和习俗,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显现出来;“湖山”则指的是鄱阳湖周边的自然风光,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 3. 客中谁送酒,棹里自成歌
【注释】 闻君:听说你。息阴:休息、避暑的意思,即在树荫下休憩。东郭:地名。柳林间:指风景优美的树林之中。左右:环绕。水涧:水边。门庭:门户庭院。缑氏山:山名。传说是古代仙人的居所。《史记·封禅书》载:“方士多言蓬莱诸神若将人形自乘黄鹤之游于四海之外,见蓬莱无云气、宫阙若将具。”《汉书·郊祀志》载:“黄帝时使西王母乘玄鹤,骖白鹿,入雍之高飞仙者,其御皆为青龙白虎之神。”这里说缑氏山是仙人的住所
洞庭湖寄阎九 洞庭秋正阔,余欲泛归航。 莫辨荆吴地,唯余水共天。 渺弥江树没,合沓海潮连。 迟尔为舟楫,相将济巨川。 译文: 洞庭湖的秋天非常宽广,我想泛舟回家。 无法分辨是荆州还是吴州,只有湖水和天空相连。 茫茫江边树木消失,海水和潮汐接连不断。 等你准备好船只,我们将共同渡过大江。 赏析: 这首诗是写给阎九的一首送别诗。诗人在秋天的时候来到了洞庭湖,想要泛舟回家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语言特色,以及作者情感态度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句,准确把握诗中展现的形象;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表达的情感。同时还要结合全诗的主题思想进行赏析。 “楚万重阳日,群公赏宴来”,首句点名重阳节,交代了时间。“楚”指荆州,这里代指诗人所在的州城;“万”指多,重阳节时文人雅集,十分热闹。“群公”即官员们,“赏宴”指宴会。
【注释】: 蜀琴:指古琴。钟期:古代传说中的知音。鸾凤:传说中凤凰的别名。 【赏析】: 这是一首赠诗,是诗人对一位道士参寥的赠答。全诗共八句,前三句写琴已久不用,尘封了它的美质;后五句写琴声之美,以及与知音的失之交臂。全诗表达了作者对知音难遇、琴声难遇的感慨之情。 蜀琴久不弄,玉匣细尘生。 蜀琴久不用,尘封了它的美质。玉匣,即指古琴盒,用来盛放和保护古琴。 丝脆弦将断,金徽色尚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