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
“境”,原意是境界,这里指人的心境和情趣。 “非独谓景物也”,意思是说,“境”不仅仅指景物。 “喜”“怒”“哀”“乐”,都是人的情绪。 “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意思是说,“喜”“怒”“哀”“乐”,也是人的心中的一种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意思是说,只有能够真实地描写景物,真实地表达感情的人,才是有“境”的人。 “谓之有境界”,意思是说,这样的人就叫做有“境”。 “否则谓之无境界”
注释: 人间词话· 第四则: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译文: 无我之境:指那种超脱自我、不染尘埃的宁静境界。 有我之境:指那种带有主观色彩、充满个人情感的艺术境界。 优美:指一种细腻柔美的韵味。 宏壮:指一种雄浑豪放的气势。 赏析: 这是一篇关于艺术创作与人生感悟的文章,主要阐述了艺术创作中的“无我”与“有我”两种境界。文章强调
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红杏枝头春意闹”,这句诗通过描写红杏的盛开,表达了春天的到来和生机勃勃的景象。着一「闹」字,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热闹氛围,还暗示了生命的活力和热情。 “云破月来花弄影”,这句诗以云破月来为引子,描述了花朵在月光下的影子舞动的情景。着一「弄」字,生动地描绘了花朵随风摇曳的姿态,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美丽。
诗句: - 词以境界为最上。 -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译文(注释): 《人间词话·第一则》是清代文人王国维所著的一篇文章,它探讨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境界"问题。王国维认为,诗词的境界是最高的标准。只有具有独特境界的词作,才能形成独特的风格和韵味,从而产生著名的句子。 - “词以境界为最上”:这里的“境”指的是诗词所描绘的场景、情感等
【注释】 造境:指诗人在创作时,根据对生活的感受或想象,有意识地塑造的生动、鲜明、独特的艺术境界。 写境:指作者直接描绘生活图景,再现生活真实面貌的艺术境界。 理想:这里指的是诗人的理想世界和美好愿景。 写实:这里指的是诗人通过描写客观事物的真实状态来反映生活的客观真实的艺术手法。 【赏析】 此诗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第二则,主要探讨诗歌创作的两种境界:造境和写境。
诗句:昨夜梦中多少恨,细马香车,两两行相近。对面似怜人瘦损,众中不惜搴帷问。 译文:昨晚我梦见了你,你骑着细马、坐着香车,两人相遇在路旁。你的面容让我感到心疼,仿佛看到你在人群中显得消瘦。尽管众人都在注视我们,但你依然敢于揭开帷帐问我是否真的如此消瘦。 注释:1. “昨夜”表示昨晚,“梦中”表示做梦时的场景,暗示着词人的思念之情。2. “多少恨”表达词人对梦境的无奈和留恋。3.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春日清晨散步的场景。以下是逐句释义与赏析: 1. 兴来随意步南阡: - “兴来”:当兴致来了时。 - “随意”:随心所欲,没有拘束。 - “步南阡”:行走在南边的田间小路上。 - 注释:诗人在心情愉悦、兴致盎然的时候,漫步在南侧的乡间小道上。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一种随性而自在的情感。 2. 夹道垂杨相带妍: - “夹道”:两侧的道路。 - “垂杨”:杨柳垂下的枝条。 -
临江仙·过眼韶华何处也 《过眼韶华何处也》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词。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过往繁华的回忆,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译文: 转眼间,那些美好的时光已经消失殆尽,只剩下萧瑟的秋天。天空中衰败的草地和平静的云朵交织在一起。斜阳洒落之处,一座孤独的塔影映衬着古城。 我在这片荒凉的地方独自站立,没有人可以倾诉我的感受。突然回头望去,那宏伟的宫殿显得格外峥嵘壮丽
浣溪沙·草偃云低渐合围 译文: 草丛中,云雾渐渐汇聚在一起,仿佛要将天空遮住。我拉开弓弦,箭如流星般射出,马儿疾驰如飞。笑着呼喊着同伴们,一起载着猎获的猎物归去。 注释: - 草偃云低渐合围:草丛中,云雾渐渐汇聚在一起,仿佛要将天空遮住。这句描写了大自然的景象,云雾和草丛相互交融,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 雕弓声急马如飞:拉开弓弦,箭如流星般射出,马儿疾驰如飞
诗句输出: 回廊小立秋将半,婆娑树影当阶乱。 高树是东家,月华笼露华。 译文输出: 在曲折的回廊中短暂停留——这已是秋天将尽的时候了。 只见枝叶扶疏的树影,零乱地洒满台阶前。 那边高高的树木正是我邻居家的,明亮的月光映照着娇花。 那些弯曲曲折的栏杆啊,就像被忧愁缠绕的文字。 独自倚靠在栏杆上的人啊,她的悲伤只有自己知道。 注释: 1. 回廊:即回环曲折的走廊,这里指女子所站立的地方。小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