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
严沧浪《诗话》谓:“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澈玲珑,不可凑拍,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余谓北宋以前之词亦复如是。 译文: 严沧浪在《诗话》中说:“唐代的诗人,他们追求的只是兴趣,就像羚羊挂在树上,没有痕迹可寻。所以他们的美妙之处,就像清澈透明、玲珑剔透,无法用音乐来配合,就像是空中的声音,相互中的颜色,水中的影子,镜子中的影像
人间词话 · 第十五则 王国维解读李煜词作与温庭筠、韦庄之对比赏析 1. 诗词原文: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 2. 译文与注释: - 译文:“自是从人生长恨绵绵无尽,就像那河水永不停息向东流。” - 注释:李煜的这句诗通过“自是”一词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无尽的忧愁。"长恨"象征着持续不断的悲伤和对过去的怀念。 3. 赏析: -
【注释】: 1. “人间词话”:即《人间词话》,由王国维所著。 2. “第十六则”:指第6条。 3. “词人者”:《人间词话》中认为“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4. “深宫之中”:指帝王所居住的地方。 5. “妇人之手”:指女子所生的人。 6. “后主为人君所短处”:指南陈后主(陈叔宝)作为君主的短处。因为陈后主荒淫昏庸,被后人指责为“无能之君”。 7. “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解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境界有大小”,指诗词的境界有高下之分,但并不以“大”为贵,“小”为贱。作者认为“大”“小”之别,并不决定作品的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这是一幅春雨初霁、杨柳轻摆的生动画面,鱼游水面,燕子斜飞,表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景象,也暗寓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大旗”,指旌旗,即战旗
【译文】 有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无我之境,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有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无我之境,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有我之境,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注释】 1. 有我之境:指抒情诗中作者主观感情完全融入客观事物
``` 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夏英公之《喜迁莺》,差足继武,然气象已不逮矣。 译文: 李白的诗歌纯粹凭借其壮丽的景象而引人入胜。在《忆秦娥·箫声咽》中,他写道:“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短短八个字,就成为了千百年来人们登高望远时常常引用的经典画面。这些简短而有力的诗句,成为了人们口中永恒的经典
【解析】 1.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一句,“菡萏”是指荷花。“菡萏香销翠叶残”的意思是荷花凋零了,荷叶也枯黄了,但香气依然存在,这两句是说花虽残败,芳香犹存,暗含着美人迟暮之恨,与下句的“西风”相呼应。“西风”指的是秋天的风,这里指代的是秋风,暗含着诗人对于时世衰微的感慨。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之情。 2. “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张皋文(张惠言)认为温庭筠(飞卿)的词“深美闳约”,王元丰(王国维)则认为冯延巳(正中)足以当此四字。刘融斋(刘熙载)则谓飞卿“精艳绝人”。 诗句: 张皋文(张惠言):温庭筠之词,“深美闳约”。 王元丰(王国维):冯延巳之词,“深美闳约”。 刘融斋(刘熙载):温庭筠之词,“精妙绝人”。 译文: 1. 张皋文认为温庭筠的词具有深厚的美感和宏大的境界,这种词风被赞誉为“深美闳约”。 2.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背诵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将诗歌的内容大意全面的把握,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判断诗句的意思,理解诗句表达的情感。 温飞卿是唐代著名诗人,其词风婉丽,语言华美,善于运用比兴、象征等手法,构思巧妙,善于融化诗情入画;韦端己(836—907),唐宪宗元和年间宰相韦皋之子,字义门,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人;李重光是五代后蜀皇帝孟昶的小名,他工诗词,善书画
【诗句】 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 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 故写实家亦理想家也。 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律。 故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译文】 在自然界中,万物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然而,当这些事物被描绘或创造出来并呈现在文学作品或艺术中时,艺术家往往会忽略它们之间的关联性和界限。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