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译文】

有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无我之境,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有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无我之境,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有我之境,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注释】

  1. 有我之境:指抒情诗中作者主观感情完全融入客观事物,使客观物象成为表现诗人情感的载体,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这种境界的特点是“即物赋形”,即通过具体的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2. 无我之境:“即事言情”的另一种说法。在这种境界中,诗歌中的诗人已经超越了对事物的外在描写而进入了更高层次的审美体验之中,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更为深远、更为广阔、更为深邃的境界。它强调的是“超物取神”,即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绘来表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3. 泪眼问花花不语:眼泪已经流干了,可是花儿仍然不说话。形容悲伤到了极点。
  4. 乱红飞过秋千去:红色的花瓣像蝴蝶一样飞舞着飘落下来,然后穿过秋千荡去。形容春天的美景。
  5.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孤独的旅馆里弥漫着寒冷的气息,只有杜鹃鸟的叫声回荡在斜阳之下。形容孤独、寂寞的心情。
  6.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东篱下的菊花丛中采摘着菊花,悠然地欣赏着远处的山景。形容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
  7.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寒风中泛起的波浪渐渐升腾起来,白色的鸟儿悠悠然地飞向远方。形容自然景色的美丽和宁静。
  8. 我之色彩:主观上赋予客体以某种颜色。这里指的是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融入到了景物之中,使景物都染上了自己的痕迹。
  9. 不知者:指那些不具有主观情感的人。他们无法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10. 豪杰之士:指那些具有雄心壮志的人。他们能够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境界。
  11. 自树立:独立自主、自成一派。这里的“立”可以理解为建立、创立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词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一首词,表达了他对人生哲理的理解和感悟。全文共分为四部分,每部分都围绕着“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主题展开。
    第一段“有我之境也,以我观物,故物我皆着我之色彩。”主要描述了诗人在观察景物时,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融入到景物之中,使景物都染上了自己的痕迹,成为了自己的作品。这是一种主观上赋予客体以某种颜色的艺术手法,也是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融入到作品中的方式之一。
    第二段“无我之境也,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则进一步阐述了无我之境的特点。在这个境界中,诗人已经不再将自己置于作品中,而是以一种客观的角度去观察世界。这样,他就不会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强加于景物之上,也不会将自己的主观感受强加于他人之上。这是一种更加纯粹的艺术表现方式,也是更高级的艺术作品应有的特质。
    第三段“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则对古今人创作诗词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虽然古代的诗人大多倾向于表现有我之境,但是也有一些人能够创作出无我之境的作品。这是因为这些人具有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境界。因此,对于那些有志于创作高深作品的人来说,只要能够具备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就能够创作出无我之境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