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
秦筝歌送外甥萧正归京 你未听过秦筝的声调最悲伤,五彩缠弦十三根。哀怨的调子慢悠悠如在诉说,一曲弹完半天已到中午。 红亭水木不知暑,忽弹黄钟和白纻。清风飒来云不去,听到这曲子酒醒泪如雨。 你回家去奏秦乐啊弹奏秦声,那秦声悲哀啊聊以相送。 注释: 1.汝:你。 2.不闻:未曾听过。 3.秦调:即“秦筝”。 4.调:曲调。 5.缠弦:用线缠绕琴弦。 6.十三柱:指弦上的十三个品。 7.怨调:悲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从题材、主题、构思、表现手法等角度分析作品是如何塑造形象,如何营造意境,在情感的表达上有哪些特点,语言风格如何,思想情感在作品中如何表现出来的,概括作品的主题。解读诗句,可借助意象,把握诗歌意境;理解诗句,可借助典故,体会作者情感。 “送费子归武昌”:送别费子回武昌。费子,即费干,字子归
【注释】碛:沙。馆:驿站,古代供来往行人歇宿的地方。铁门关:地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南。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于公元752年(唐肃宗乾元二年)被俘北去途中所作。诗以“银山碛西馆”为题,描写了作者被俘北去时所见的景色和心情。 首句“银山碛口风似箭。”描绘了银山口风急如箭的情景,表现了北去途中的艰险;第二句“铁门关西月如练。”描写了月光照耀下的铁门关西侧,如同一条白练,表现了边塞风光之壮阔;第三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赏析: 这首诗以热情洋溢的语言赞美了友人的英勇与豪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将士们深深的敬意和期待。诗中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色、丰富的情感表达和鲜明的形象塑造,将一个充满激情与壮志的战场景象展现给了读者,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深深信任和鼓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第1句:“醉题匡城周少府厅壁” - 诗句释义:我喝醉了酒,在匡城周少府的厅壁上题写了一首诗。 - 注释:匡城,地名,可能是当时的一个县或州;周少府,可能是周某的官职。 第2句:“妇姑城南风雨秋” - 诗句释义:城南的妇女和姑妈都因为天气而感到忧郁。 - 注释:妇姑,指丈夫的妻子和兄弟的妻子;城南,可能是指靠近城南的地方。 第3句
《琵琶长笛曲相和,羌儿胡雏齐唱歌》赏析 《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琵琶长笛曲相和》,这是唐代诗人岑参在一场盛大宴会中所作。诗中描述了在酒宴上,琵琶和长笛的合奏,羌族少年和胡族少年共同歌唱的情景。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古诗,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琵琶长笛曲相和,羌儿胡雏齐唱歌”,描绘了宴会中琵琶和长笛的合奏,羌族和胡族的年轻人共同高歌的场景。第二部分是“浑炙犁牛烹野驼,交河美酒归叵罗”
诗句释义: 1. 燉煌太守后庭歌:這是一首讚颂燉煌太守的詩。 2. 燉煌太守才且贤:燉煌太守既賢明又有才華。 3. 郡中无事高枕眠:郡中没有事,太守能够安然入睡。 4. 太守到来山出泉,黄砂碛里人种田:太守到来时,山中泉水涌出,黄砂沙漠中的人们开始种田。 5. 燉煌耆旧鬓皓然:燉煌(今敦煌市)的老人们,鬓发白了。 6. 愿留太守更五年:希望太守再留下五年。 7. 城头月出星满天,曲房置酒张锦筵
这首诗的译文是: 偃师东边与韩樽一同前往景云寺, 山阴老僧了解《楞伽经》,颍阳归客远来拜访。 昨夜烟雨迷蒙草湿地,雨后秋风渡漕河。 空山终日尘事少,平郊远见行人小。 尚书碛上黄昏钟,别驾渡头一归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秋日山水画卷。首句“偃师东与韩樽同诣景云”交代了诗人和韩樽一同前往景云寺的情景,展现了两人之间的友好情谊。第二句“山阴老僧解楞伽
这首诗是唐代颜真卿在赴河陇途中所作,表达了他对友人的不舍之情。下面逐句翻译和注释: ``` 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 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 ``` 译文: 君,你不要听那最令人悲怆的胡笳声,那是紫髯绿眼的胡人吹奏的。 注释: 君:对颜真卿的尊称。 胡笳:指古代西北少数民族的一种乐器,声音悲凉。 紫髯绿眼:形容胡人的外貌特征。 吹:演奏。 ``` 吹之一曲犹未了,愁杀楼兰征戍儿。
以下是对《送韩巽入都觐省便赴举》的逐句注释和翻译: 1. 槐叶苍苍柳叶黄:描述了秋天的景象,槐树和柳树都已变黄,展现出一种深深的秋意。 2. 秋高八月天欲霜:进一步描绘了秋季的天气,八月的天空高远,似乎要下霜一样。 3. 青门百壶送韩侯:用“百壶”来表示赠送的酒多且热情,韩侯即将启程前往朝廷。 4. 白云千里连嵩丘:描绘了白云绵延不绝,连接着遥远的嵩山,意味着旅途的遥远和期待。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