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
西湖梦寻·卷四·西湖南路·钱王祠 探秘吴越王朝辉煌岁月 1. 故事梗概 - 钱镠,临安石鉴乡人,骁勇有谋略 - 壮而微,贩盐自活 - 唐僖宗时,平浙寇王仙芝,拒黄巢,灭董昌 2. 历史功绩 - 梁开平元年,封镠为吴越王 - 有讽镠拒梁命者,笑曰“吾岂失一孙仲谋耶” - 改其乡为临安县,军为锦衣军 3. 社会影响 - 省茔垄,延故老,旌钺鼓吹,振耀山谷 - 自昔游钓之所,尽蒙以锦绣 -
西湖梦寻·卷四·西湖南路·钱王祠 可。其妙音院赐改名表忠观。 铭曰: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龙飞凤舞,萃于临安。笃生异人,绝类离群。奋挺大呼,从者如云。仰天誓江,月星晦蒙。强弩射潮,江海为东。杀宏诛昌,奄在吴越。金券玉册,虎符龙节。大城其居,包络山川。左江右湖,控引岛蛮。 岁时归休,以燕父老。晔如神人,玉带球马。四十一年,寅畏小心。厥篚相望,大贝南金。五胡昏乱,罔堪托国。三王相承,以符有德
张岱的《灵芝寺》诗: 项羽曾悲骓不逝,活马犹然如泥塑。 焉有泥马去如飞,等闲直至黄河渡。 一堆龙骨蜕?前,迢递芒砀迷云路。 茕茕一介走亡人,身陷柏人脱然过。 建炎尚是小朝廷,百灵亦复加呵护。 注释: - 项羽曾悲骓不逝(项羽因失去爱马而感到悲伤):项羽失去了心爱的战马骓,他感到非常悲伤。这句话表达了对逝去的事物的惋惜之情。 - 活马犹然如泥塑(即使是活下来的马也如同泥塑般僵硬):即使马匹还活着
西湖梦寻·卷四·西湖南路·柳洲亭 谁为鸿凿此陂,涌金门外即瑶池。 平沙水月三千顷,画舫笙歌十二时。 今古有诗难绝唱,乾坤无地可争奇。 溶溶漾漾年年绿,销尽黄金总不知。 注释: - 谁为鸿凿此陂:是谁在鸿门大开后,在这里挖掘出这样的池塘呢? - 涌金门外即瑶池:在涌金门外就有如此美丽的水池,仿佛是瑶池一样。 - 平沙水月三千顷:水面平静如镜,月光倒映在湖面上,如同三千顷的镜子。 -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张岱的《西湖梦寻》。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译文 宋时有放生碑,在宝石山下。 盖天禧四年,王钦若请以西湖为放生池,禁民网捕,郡守王随为之立碑也。 今之放生池,在湖心亭之南。外有重堤,朱栏屈曲,桥跨如虹,草树蓊翳,尤更岑寂。古云三潭印月,即其地也。 春时游舫如鹜,至其地者,百不得一。其中佛舍甚精,复阁重楼,迷禽暗日,威仪肃洁,器钵无声。但恨鱼牢幽闭,涨腻不流,刿?缺鳞
柳洲亭,宋初为丰乐楼。高宗(宋高宗)将汴京(今河南开封)的百姓迁至杭州和湖州等郡,当时年景丰收,于是建此楼以与民同乐,故得名。 孙东瀛建问水亭。高柳长堤,楼船画舫会合亭前,雁次相缀。朝则解维,暮则收缆。车马喧阗,驺从嘈杂,一派人声,扰嚷不已。堤之东尽为三义庙。过小桥折而北,则吾大父(即祖父)之寄园、铨部戴斐君(字斐君)之别墅。折而南,则钱麟武阁学(字麟武)、商等人轩冢宰(字如山)
西湖梦寻 · 卷三 · 西湖中路 · 醉白楼 杭州刺史白居易在啸傲湖山之际,有位名叫赵羽的野客,他在湖边的楼中最为畅快,白居易经常到他家里痛饮直到天明,完全不顾官民之分。赵羽得以与白居易亲近往来,请求为他题写楼名。白居易便欣然应允,将其命名为“醉白”。此楼位于现在的吴庄一带。 一松苍翠,飞带如虬,大有古色,真数百年物。当日白居易,想必定是在此处盘礴良久。 译文: 一座松树苍翠挺拔,像一条腾飞的龙
湖心亭旧为湖心寺,湖中三塔,此其一也。明弘治间,按察司佥事阴子淑秉宪甚厉。寺僧怙镇守中官,杜门不纳官长。 阴廉其奸事,毁之,并去其塔。嘉靖三十一年,太守孙孟寻遗迹,建亭其上。露台亩许,周以石栏,湖山胜概,一览无遗。数年寻圮。万历四年,佥事徐廷?重建。二十八年,司礼监孙东瀛改为清喜阁,金碧辉煌,规模壮丽,游人望之如海市蜃楼。烟云吞吐,恐滕王阁、岳阳楼俱无甚伟观也。春时,山景、?罗、书画、古董
西湖梦寻·卷三·西湖中路·醉白楼 西湖梦寻·卷三·西湖中路·醉白楼,是南宋诗人林升的作品。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画师在西湖边为一位名叫小青的女子绘制肖像的情景。小青是一位美丽的女子,画师对她的肖像十分欣赏,甚至为之倾倒。然而,这位小青年仅十八岁,便因病而亡。画师悲痛欲绝,将小青的画像挂在榻前,连连呼唤“小青”,最后悲痛地死去。 大妇(即丈夫的妻子)得知此事后,立刻赶到佛舍
西湖梦寻 · 卷三 · 西湖中路 · 六一泉 苏轼《六一泉铭》: 欧阳文忠公将老,自谓六一居士。予昔通守钱塘,别公于汝阴而南。公曰:“西湖僧惠勤甚文而长于诗。吾昔为《山中乐》三章以赠之。子闲于民事,求人于湖山间而不可得,则往从勤乎?” 予到官三日,访勤于孤山之下,抵掌而论人物,曰:“六一公,天人也。人见其暂寓人间,而不知其乘云驭风,历五岳而跨沧海也。此邦之人,以公不一来为恨。公麾斥八极,何所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