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梧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描绘了一幅山水画。下面是对诗句和译文的逐句解释: 山壑泉鸣太古音,寒松瘦石最知心。 - “山壑”指的是山中的沟壑,“泉鸣”则是指泉水在山中发出的声音。整句的意思是说,这幅山水画中的山水声音,就像是太古时期的声音,给人一种古老而深沉的感觉。而“寒松瘦石”则是指画中的松树和石头,它们虽然形态各异,但都有一种坚韧、清高的气质,仿佛能够理解画中人的心声。 溪亭风月皆诗意
【诗句释义】 丹青:指绘画。妙理:深奥的道理,高妙的意趣,这里指艺术的高妙境界。传真:逼真地再现事物的形象和神韵。烟水云岚:指山间云雾缭绕,水气蒸腾,山林苍莽迷蒙的景象。动有神:充满生气,生动活泼。屋角斜阳微雨后,疏林散步更何人:屋角斜阳透过薄薄的雨雾,照在疏落的树林上,更显得幽静清冷,无人行走。 【译文】 画中的山水景色,宛如真景,生动传神; 烟雾笼罩着山间,细雨滋润了林木
【注释】: 题画二十四首 其二十一:竹阁松轩户不扃,远山借景好园亭:竹屋松窗门未闭,远山借景园中亭。 主人嗜古类风雅,诵罢黄庭写石经:主人爱古如风雅,诵完黄庭写石经。 【赏析】: 此诗是作者题画之作,以“竹阁松轩”为题,描绘一幅图画,抒发了诗人对于古代文化的热爱与向往之情,体现了他崇尚自然、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 首句“竹阁松轩户不扃”,描写的是一幅宁静的山水画卷
丙辰冬,朱山人子馨从苏州到浦口,韩文川少尹召他同沈问秋通守、周陶齐明府在真意阁畅饮以寄托情怀。在琴书分韵拈得在字成十四韵 有客人从千里之外而来,明亮的月光照在头顶上。 主人准备了壶和酒杯,小聚邀请我和我的朋友们。 晴朗的天色映照着树林,我们坐在一间屋子里谈话。 灯光照耀着酒杯中的美酒,花瓶中的花朵在舞动。 聚散无常,富贵与贫穷都让人感慨。 四方多战乱,猪狗还可以成群结队。 强壮的人意气风发豪迈
《题画二十四首》是一组诗作,每首都描绘了一幅画作的景象,通过生动的诗句传达画家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细节的观察。沈梧在诗中以“积雪凝云山树迷”开篇,勾勒出冬日里积雪覆盖山峰,云雾缭绕的景象,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被雪白覆盖的世界。接着,“寒江欲涨暮天低”描述的是傍晚时分,江水因寒冷而开始上涨,天空显得愈发低垂,营造出一种静谧又略带忧伤的氛围。 诗中的“扁舟闲系芦花渚”
注释:我不习惯登高远望,也不习惯闲适的生活,孤舟在五湖间荡漾。突然间好像进入了富春道,两岸迂回曲折,百里山峦。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写景诗,通过对景色的描绘,表达出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诗人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山水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美丽。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不拘一格、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又题笠东鸿迹图卷 钱塘刺史风骚客,宦游偏冠鸿泥迹。 此图烟水翳苍茫,重忆当年官震泽。 政简心闲作雅集,携壶挈榼来裙屐。 宾主相望七八人,一时盛会娱泉石。 画图浑不羡西园,风流并入丹青册。 东南名胜说吴江,梨花酒白鲈鱼碧。 修禊欣逢贤使君,吏隐天教遂所适。 一朝迁转赴梁溪,松陵回首溯山隔。 梁溪古邑我家乡,乡里传君名籍籍。 非徒心比惠泉清,更慕登临常岸帻。 追陪深恨识君迟,今始瓢城共晨夕。
踏雪归来路欲迷,寻诗难得画中题。 踏雪归来路上的小路因为积雪显得分不清方向,我找不到诗句去表达我的思绪; 空山人静月上初,瘦竹寒梅共一溪。 只有空旷而寂静的山林中,一轮明月刚刚升起,那瘦弱的竹子与冷清的梅花相伴着溪流潺潺流淌。 译文: 在雪后的路上行走,我迷失了方向,难以找到合适的诗句来形容我的思绪。 只有空寂的山林里,月亮刚刚升起,那瘦弱的竹子和冷清的梅花相伴着溪流缓缓流淌。 注释: 1.
燕子才来,海棠红退春将暮。倚阑无语,一院荼蘼雨。 注释:燕子刚刚归来,海棠花已经凋谢,春天即将结束。我靠在栏杆上,沉默不语,整个院子里都是盛开的荼蘼花,伴随着细雨。 人去天涯,梦也无凭据。 注释:人们已经远去到了天涯,我的梦境也无法找到他们。 将谁诉,乱愁如絮,飞遍江南路。 注释:我又能向谁诉说呢?我内心的烦恼就像纷乱的柳絮一样,飘散在江南的路上。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离别之苦、思念之情的词作
注释:交川,地名。陶齐,名不详。芦雁,指水鸟与芦苇之间的相互依存。嘱予,嘱咐我。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交川为陶齐写芦雁图时写给他的题词。诗中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诗人的心境。西风一夕两夕,寒芦将枯未枯。这两句诗表达了秋天的寒冷和荒凉之美。天末惊心烽火,雁来重认江湖。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