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
【注释】 道晏寺: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方,因晋文公曾在此建都而名。主院:即寺院主体建筑群。北邻:寺院的北边。 潜筠:未露地的竹子,这里指竹林。穿我庐:穿过我的居所。 往来地已密:来来往往的地方已经很多。 心乐道者居:心中喜欢有道之士居住的地方。 残花回往节:指春天到来时,落花时节,万物复苏。 轻条荫夏初:嫩绿的枝条在夏天刚刚来临的时候便遮蔽了阳光。 闻钟北窗起:听到寺院的钟声从北窗户里传出来。
慈恩精舍南池作(注:慈恩寺,唐代长安城内著名的寺院。南池即今西安的大雁塔附近) 清境岂云远,炎氛忽如遗。 重门布绿阴,菡萏满广池。 石发散清浅,林光动涟漪。 缘崖摘紫房,扣槛集灵龟。 浥浥馀露气,馥馥幽襟披。 积喧欣物旷,耽玩觉景驰。 明晨复趋府,幽赏当反思。 【注释】 清境:清静的处所 岂云:怎么能够说,岂敢说。 炎氛:炎热的烟雾 重门:高大厚重的城楼 绿阴:树木的绿色荫凉,形容树荫浓密 菡萏
【注释】 灵飙:清风;阊阖:神话中的天门。 微雨洒瑶林:小雨洒在树林中。 复此新秋夜:又到了这新秋的夜晚。 旷岁:多年。 兹夕:今晚。 洞户:开着门户。 芳樽(zūn):美酒。 适:正逢,遇到。 悟:领悟,觉悟,指悟道。 委前妄:抛弃以前的错误观念。 清言:高深的话,高雅的话语。怡:愉快,使心情舒适。 岂:哪里。 腰间绶:官服的带子,这里比喻地位。 笼中禽:关在笼子里的鸟。比喻束缚自己的人或事。
诗句释义与译文: 东郊 - 注释: 地点,指代诗人的住所所在的区域。 - 译文: 描述诗人所住之地,一个位于郊外安静的地方。 吏舍局终年 - 注释: 吏舍,指官府的房子。 - 译文: 官员们常年住在这简陋的房子里。 出郊旷清曙 - 注释: 出城,外出,在清晨时分。 - 译文: 清晨时分走出城外,享受清新的空气。 杨柳散和风 - 注释: 杨柳,一种树木,常用于比喻柔弱或飘逸的气质。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根据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进行赏析。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内容、手法、表现的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 (1) “秋景诣琅琊精舍”:到了琅琊寺,秋天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诣,到达;琅琊,山名。 (2) “屡访尘外迹,未穷幽赏情”:不断寻找超脱尘世之外的事物,但未能尽情领略其中的意境。屡访
诗句翻译及赏析 1. 广庭独闲步,夜色方湛然。 - 解释: 在宽敞的庭院里独自悠闲地漫步,这时夜幕已深沉如水。 - 分析: 这句话描绘了夜晚的宁静和美丽,通过"独闲步"和"夜色"展现了诗人独自一人享受夜晚的氛围。 2. 丹阁已排云,皓月更高悬。 - 解释: 已经建起了装饰华丽的亭阁如同排开的云朵,明亮的月光高照。 - 分析: 此句通过"丹阁"和"皓月"的意象
神静师院 青苔幽巷遍,新林露气微。 经声在深竹,高斋独掩扉。 憩树爱岚岭,听禽悦朝晖。 方耽静中趣,自与尘事违。 注释: 神静师院:这是一首诗的标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青苔幽巷遍:指小巷里到处是青色的苔藓,给人一种幽深而宁静的感觉。 新林露气微:指新长出的树林上挂着薄薄的露珠,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 经声在深竹:指寺院里传来的诵经声回荡于竹林之中,显得悠远而神秘。
注释: 北望极长廊,斜扉映丛竹。 亭午:中午时分,指白昼。行宽禅师院是行宽禅师的住所。 斜扉:斜着的门户。映:映射。丛竹:丛生的竹子。 亭午一来寻,院幽僧亦独。唯闻山鸟啼,爱此林下宿。 亭午:中午时分,指白昼。行宽禅师院是行宽禅师的住所。 一来寻:一来寻找,表示偶尔来访。 幽:幽静。 独:独自。 唯:只有。 山鸟啼:山中的鸟儿在啼鸣。 林下宿:在树林底下过夜。 赏析:
秋郊作 清露澄境远,旭日照林初。 一望秋山净,萧条形迹疏。 登原欣时稼,采菊行故墟。 方愿沮溺耦,淡泊守田庐。 注释: - 清露澄境远:清晨的露珠清澈透明,映照着远处的景象。 - 旭日照林初:旭日初升,阳光洒在树林上。 - 一望秋山净:放眼望去,秋天的山景显得清新而宁静。 - 萧条形迹疏:形容人或物的踪迹稀少,给人一种空旷、寂寞的感觉。 - 登原欣时稼:登上高处,看到农田里庄稼生长得很好。 -
【注释】 襄武:县名。馆:馆舍,指馆驿。眺:远看。州民:指当地人民。讼简:指诉讼少。高亭:指高高的亭子。古地:古老的地方。 是时:这个时候。粳稻熟:指晚稻已经成熟。西望:眺望西边。田畴:田地。仰恩:感激之情。惭政拙:觉得自己的治理才能不足。念劳:想劳动。岁收:年成好,丰收。澹泊:宁静。风景晏:风景清和。缭绕:回旋。云树:云雾环绕的树木。节往:指时间已过。情恻恻:情感凄切。天高思悠悠:仰望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