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真
【注释】 览镜(照镜子)惊容却自嫌:看到自己憔悴的容颜而感到厌恶。却,反而。 逢春长尽病恹恹:每逢春天总是生病,身体虚弱。恹恹:病弱无力的样子。 吹花弄粉新来懒:最近很少梳妆打扮,也很少到外面去玩。吹花弄粉:梳妆打扮。 惹恨供愁旧日添:惹恼了忧愁,又增加了往日的忧伤。 子规声到耳:杜鹃鸟叫声传到耳边。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相传是蜀帝望帝的魂魄变成的。 苦羞双燕影穿帘:燕子的影子穿过窗棂
荷花 夏日炎炎似焚烧,荷花在此展现纯真。 香气四溢随风散,笑脸妖娆映照新。 荷叶深浅如画点,满池繁花如春美。 年年占据余香处,何时再现当年人
【注释】 雪二首:作者自注:“余客居西湖。”此诗写雪景。 玉尖:指山峰。 沙渚:水中的小岛,这里指西湖中的湖心亭。 画檐:古建筑上绘有彩画的檐口,这里比喻梅枝。 东郭履:东晋王献之爱妾绿珠常穿之鞋。 塞翁髯:指胡子,因“髭须”音同“髭须”。 风姨号令严:即“风姨”吹得厉害,梅花任性而开(不受约束)。 【赏析】 《雪二首》,这是作者在杭州时写的两首咏雪的七绝,作于宋理宗淳烇六年(1279)冬。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本题中“声声喜报鹊温柔,忽接芳缄自便邮”一句是说:听到喜讯如同喜鹊报信一样让人心花怒放,忽然间收到家嫂的来信,在便邮上(即家信)看到妻子的字迹。“一尺溪藤摛锦带,数行香墨健银钩”一句是说:书信上用一尺长的溪藤做成锦带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以及诗人在春日中的各种情绪。 窈窕风光艳艳春,无言桃李一番新。 这句诗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阳光明媚,万物复苏。桃花和李花盛开,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不言"表示诗人对这种美丽的景色没有太多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是默默欣赏。 青回野烧草初染,光泛幽香兰可纫。 这句诗描述了春天的另一种景象:野火过后,草地被烧得青青,散发出淡淡的香味。兰花被微风吹动,散发出迷人的香气
《伤别二首》 双燕呢喃语画梁,劝人休恁苦思量。 逢春触处须萦恨,对景无时不断肠。 寒食梨花新月夜,黄昏杨柳旧风光。 繁华种种成愁恨,最是西楼近夕阳。 注释: 伤别二首:这是组诗的名称,由两首七绝组成。 双燕呢喃语画梁:燕子在屋梁上鸣叫,好像在劝慰人们不要过于忧愁。 逢春触处须萦恨,对景无时不断肠:每当看到春天的景象,就会引发心中的怨恨和思念之情;无论何时何地,都会感到心中的痛苦和忧伤。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技巧及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浏览全诗,把握诗意,最后对诗歌的内容和主题进行分析。此题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四点:一是要理解诗词内容;二是要注意运用表现手法;三是要考虑表达方式;四是要体会作者的情感。 “春园得对赏芳菲”
冬日离咏 爱日温温正涤场,老农击壤庆时康。 水催舂韵捣残雨,风急耞声带夕阳。 霜瓦晓寒欺酒力,月栏夜冷动诗肠。 厌厌对景无情绪,谩把梅花取次妆。 译文: 在温暖的阳光下,老农们欢声笑语庆祝着丰收的年景。 雨水打湿了大地,仿佛是春雨的催促。 风吹过,麦穗的声音像是鼓点,带着夕阳的余晖。 早晨的霜覆盖屋顶,寒气逼人,让人想要喝酒驱寒。 夜晚的月光洒在栏杆上,寒冷让人忍不住想念诗歌。 看着眼前的景物
早春喜晴即事 山明雪尽翠岚深,天阔云开断翳阴。 漠漠暖烟生草木,薰薰和气动园林。 诗书遣兴消长日,景物牵情入苦吟。 金鸭火残香阁静,更调商羽弄瑶琴。 注释: - 山明雪尽翠岚深:山的明丽景色在积雪融化后显得更加翠绿,云雾缭绕在山间。 - 天阔云开断翳阴:天空变得开阔,云层散开,阳光穿透了遮蔽物。 - 漠漠暖烟生草木:远处的草木间弥漫着淡淡的烟雾。 - 薰薰和气动园林:微风拂过,带来清新的气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一个美好的夜晚,却因为无法忘怀的愁绪而感到痛苦。 首句“苦没心情只爱眠,梦魂还又到愁边。”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夜晚的珍惜和对忧愁的无奈。这里的“愁边”指的是忧愁的边缘。 第二句“旧家庭院春长锁,今夜楼台月正圆。”描述了诗人在春天的夜晚看到了一轮明亮的月亮,但月亮的光芒无法驱散他的愁绪。这里的“锁”字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色,而“月正圆”则暗示了诗人的心情也如月一般圆满而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