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朴
【诗句解析】 1. 知荣知辱牢缄口:知道荣耀和耻辱后,我决定保持沉默。"荣"和"辱"分别代表荣耀和羞辱。“知”表示了解或认识,“荣知”指的是对个人荣誉的认识,“知辱”则是对耻辱的认知。“知荣知辱”即知晓荣誉与耻辱,“牢缄口”则是指紧闭嘴不发一言。 2. 谁是谁非暗点头:在是非之间,我默默点头。“谁是谁非”在这里指的是辨别是非,“暗点头”则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来理解其中的对错。 3.
【译文】 轻轻拿起斑竹笔,写满心中的思念,细细折叠银笺,写下满腔的哀愁。可怜我生来就不擅长相思,却偏偏被你那个“肯”字所牵动,让我等待了许久。 懒得梳理鬓云,松金凤般的发髻显得更加凌乱,胭脂懒于施放,减少玉容的艳丽。岁月无情,经过一年的孤寂生活后,绣帏空荡,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哀愁。 懒洋洋地拈起一根粉线,闲闲地编织着金色丝线,懒得酌酒饮尽琼浆。才郎一去信音杳无踪影,长叹吁吁,香脸泪如珍珠。
【注释】: 长醉方何碍,不醒时有甚思?糟醃(zāo xiān)两个功名字,醅渰(pēi yàn)千古兴亡事,曲埋万丈虹霓志。 【赏析】: 《寄生草》是宋代词人张炎所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以屈原自比,借酒解忧愁,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前途深感忧虑的悲愤心情。全词语言通俗,风格豪放,富有感染力。 首句“长醉方何碍”,意为:只要能够长醉不醒,还有什么妨碍呢?“何碍”指没有阻碍。“不醒时有甚思?”意谓
注释: 幺篇:指小曲。 其二:是第二首,此为第二首小曲。 红轮西坠:太阳落下了,西边的天空被染成了红色。 残霞照万顷银波:残阳映照着万顷的波光闪闪的银色江面。 万顷银波:指宽阔的江面上波光粼粼,如同万顷的银色波浪。 江上晚景寒烟:傍晚时分,江上的景色如同笼罩在一片寒气中的烟雾。 阻隔离人萧索:阻碍着人们的心情,使人感到凄凉、寂寞。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晚霞映照下的江上景色
注释:兰舟(用香木做的船)定要把芦花渡过,划桨的声音仿佛在低声地应和。恐怕惊散宿鸳鸯,就像我一样。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一对情侣乘船过河时的情景。兰舟(即小船)上,两人依依不舍,情意绵绵。诗人以“兰舟”起兴,描绘出一幅水墨国画般的意境;以“橹声省可里高声和”写出了他们相互倾诉衷肠的动人场面;最后两句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尽了他们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富有诗意
【注释】 似觉筵间香风散:好像感觉在筵席中,飘散出香气。 香风散非麝非兰:这香气不是麝香也不是兰花的香气。 醉眼朦腾问小蛮:喝醉了,眼睛迷蒙不清,询问小蛮(女子名)。 多管是南轩蜡梅绽:大概是南边的窗边,有梅花开放。 【赏析】 这是一首咏雪之作。首句“似觉筵间香风散”写宴会中飘来阵阵香气。接着“香风散非麝非兰”,说明香气不是麝香也不是兰花的香味。后两句是说:“醉眼朦腾问小蛮”,因醉酒,眼睛朦胧
【注释】 画角:古代军中用铜制成的号角。谯门:报时用的鼓楼。 新月黄昏:指天刚黑时,月亮还亮着。 竹篱茅舍:用竹子和茅草搭建的房屋,泛指农家住宅。 衰草:枯萎的草。 【译文】 一声号角声划破寂静的天空,傍晚时分,半庭新月映照在雪地之中。山前、水畔、村边,一片苍茫,只有那稀疏的炊烟与衰草相伴,一座孤零零的村庄矗立在那里。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冬日农村的写景诗。全诗从听觉的角度入手,以声衬静
【注释】 1. “青杏子”:调名,词牌名。 2. 劝酒佳人:指宴会上善于劝酒的美艳女子。擎金盏:手持金色酒杯。 3. 当歌者:正歌唱的人。款撒香檀:轻轻地拨动着芳香的檀木制的乐器。 4. 喧喧笑语繁:喧闹而快乐的笑声。 5. 画烛银光灿:装饰精美的蜡烛,闪烁着明亮的银光。 【赏析】 此词是一首描写宴会场景的词作。词中描绘了宴会上美艳女子手持金色酒杯,正歌唱的人轻轻地拨动着芳香的檀木制乐器
桂殿秋 玉露冷,蛩吟砌。听落叶西风渭水,寒雁儿长空嘹唳。 陶元亮醉在东篱。 赏析 第一部分:回忆渡江往事 - 玉露冷:描绘了秋季的清晨,气温微凉,露水滋润,增添了一丝清冷的感觉。 - 蛩吟砌:蛩,即蟋蟀,是秋天的象征之一,它在寂静的夜晚发出鸣叫。 - 听落叶西风渭水:描述了在西风中听到落叶的声音,这声音伴随着渭水边的风景,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 第二部分:夜宿船上的情景 -
注释:富贵人家应该习惯于冬天,因为红炉可以抵御严寒。开宴邀请宾客,排列着青翠的鬟发。畅饮不辞酒量小,尽情欢乐。 赏析:此诗描绘了富贵人家在冬天宴请宾客的场景,展现了他们豪爽的性格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中通过“红炉暖不畏严寒”、“开宴邀宾列翠鬟”、“拼酡颜、畅饮休辞惮”等词语,生动地描绘出主人的热情好客和宴席的热闹氛围。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朋友的真诚之情。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