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
诗句释义 - 水清澄澄莹: 清澈的水,如同晶莹剔透。 - 水清: 形容水的纯净透明,没有杂质。 - 澄澄莹: 形容词组,用来形容水的明亮和纯净。 - 彻底自然见: 指水的状态和本质完全展现,不需要任何修饰。 - 彻底自然见: 强调水的本质和状态是自然的,无需人工装饰。 - 心中无一事: 内心没有任何杂念或烦恼。 - 心中无一事: 描述一个人的内心状态,即心无杂念。 - 水清众兽现:
【注释】 1. 诗三百:即《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总集,共收录了三百零五篇。 2. 我语他不会:我对他说我不会写诗。 3. 他语我不言:他也说我不会写诗。 4. 可来向寒山:你可以来向寒山请教。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见到一位貌似疯癫的人后,对其的误解和后来的认识过程。起初,人们误以为这位看似疯癫的人是因为精神失常(风颠),但实际上,他只是外表看起来不修边幅,而内心却十分善良
诗句: 我家本住在寒山,石岩栖息离烦缘。泯时万象无痕迹,舒处周流遍大千。光影腾辉照心地,无有一法当现前。方知摩尼一颗珠,解用无方处处圆。 译文: 我的家原本就坐落在寒山,岩石上栖息远离烦忧。泯灭之时万物都不留痕迹,舒展之处周游遍满宇宙。光影闪烁光辉照亮了心灵,没有一种方法应当显现在前。方才知道摩尼宝珠一颗晶莹,运用自如无处不是圆满。 注释: “我家”指的是诗人隐居的住所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可畏轮回苦,往复似翻尘。 - “可畏”意味着可怕,“轮回苦”指的是生命的轮回充满了痛苦,“往复似翻尘”则形象地比喻了这些循环往复如同翻滚的尘土。这里的“往复”和“翻尘”都是动态的描述,传达了生命无常和苦难的意象。 2. 蚁巡环未息,六道乱纷纷。 - “蚁巡环未息”可能是指蚂蚁在不停地搬运食物,“环未息”暗示了这种忙碌和持续的状态。“六道”是佛教中的概念
【注释】 “自古多少圣”,自古以来,多少圣人? “叮咛教自信”,他们反复叮嘱人们要相信自己。 “人根性不等”,人的本性不同,有善有恶。 “高下有利钝”,有的人道德高尚,有的人道德低下。 “真佛不肯认”,真正的佛是不会承认的。 “置功枉受困”,那些自以为有功的人往往反而陷入困境。 “不知清净心”,却不知道内心的清净。 “便是法王印”,这才是佛法的真正体现。 【赏析】
诗句解析与赏析 读书岂免死,读书岂免贫。 - 释义:尽管读书可以增长知识,但也有可能因为读书而遭受贫穷或不幸。 - 翻译:虽然阅读可以让我们获取更多的知识,但它也可能意味着经济上的困难和不幸。 - 注释/赏析:这表达了对读书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担忧,提醒人们要平衡学习与生活的关系,避免因读书过度而导致的财务困境。 何以好识字,识字胜他人。 - 释义:为什么要努力去学好字
诗句解释 1 不见朝垂露,日烁自消除:这句诗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感悟。"不见朝垂露"指的是早晨的露水,通常被看作是自然美的象征。"日烁自消除"则是指太阳的光芒能够使露水消失,比喻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 2. 人身亦如此,阎浮是寄居:这里诗人用“人身”来比喻人的生命,强调生命的短暂和无常。"阎浮"是梵语中的“人间”,这里用来指代人世间。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理解。 3.
【注释】 说:告诉。 饱吃:吃饱饭。 着衣:穿衣服。 回心:归向内心,即觉悟。 莫向外头看:不要向外探求。 【赏析】 这首诗是《诗三百三首》的第一篇,内容与禅宗“不立文字”的思想有关。 全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十八字,这是七言诗的一般格式。前两句说吃饭终不饱,穿衣不免寒,后两句说吃饱要饭,着衣方免寒,意思是说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否则只是空洞的理论。 中间两句说不了解这个道理
【注释】 家本在天台,云路烟深绝客来。 千仞岩峦深可遁,万重溪涧石楼台。 桦巾木屐沿流步,布裘藜杖绕山回。 自觉浮生幻化事,逍遥快乐实善哉。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描写的是一幅山水画。诗的前两句写诗人隐居的环境和生活。“家本在天台”,天台县在今浙江省境内,是有名的道教圣地。后二句写隐者的生活和乐趣:他喜欢穿行于幽深的山林中,在峻峭的岩石和曲折的溪涧中徜徉漫步,欣赏着美丽的风景。“桦巾”
【注】1.篮:篮子。2.水走:水漏出,即水渗了出来。3.天生:自然长出的。 译文: 我见瞒骗的人,就像用竹篮装水,一气将归家,篮里何曾有。 我被蒙骗了,就像园里的韭菜一天天被刀伤一样,天生还自有。 赏析: 这首诗写“我”被骗的经过。诗的开头两句说:“我见瞒人汉,如篮盛水走。”意思是说,我见到那个欺人的小人,就像一个装满水的篮子,要回家去了。这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小人像装满水的篮子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