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不详,但可以推测它可能是在唐代诗人骆宾王担任侍御史期间所作。诗中通过描绘西行途中与东台详正学士的分别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深怀念以及对离别时刻的感受。 诗句翻译与注释: - “意气坐相亲,关河别故人。” 意气相投,坐而论道,亲切如家人。关河阻隔,难舍旧交。 - “客似秦川上,歌疑易水滨。” 如同来自秦川的客人一般,歌声让人想起易水河边。 - “塞荒行辨玉,台远尚名轮。”
诗句注释与赏析: 1. “远使海曲春夜多怀” - 注释:在远离家乡的海外,夜晚的春意和思念交织。 - 赏析:此句描绘了诗人因工作被派遣到遥远之地,身处异地而感到的孤独和寂寞。春天的海曲(海边地区)增添了诗中的情感色彩,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2. “长啸三春晚,端居百虑盈” - 注释:长时间的长啸,意味着内心的孤独与哀愁,同时生活状态是静坐不动。 - 赏析:诗人通过长啸表达出内心的孤寂和无奈
《夕次蒲类津》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在边塞时期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以黄昏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在边陲小镇上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深切忧虑和对边疆将士的敬仰之情。 首句“二庭归望断”,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无尽的哀愁。这里的“二庭”可能指的是北方的两个边境地区,而“归望断”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接下来的“万里客心愁”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绪,诗人通过“万里”一词
【注释】 九秋:秋季的九月。凉风肃:秋风萧瑟。 千里月华开:月光照亮千里。圆光随露湛,碎影逐波来:月光如水般明亮,随露水而闪烁;月光如水般破碎,随波纹而流动。 似霜明玉砌,如镜写珠胎:月光像霜一样明亮,照在玉石地面上;月光如镜一般明澈,映照着珍珠般的月亮。 晚色依关近,边声杂吹哀: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映照着关塞;边地传来各种凄厉的声音,让人感到悲伤哀伤。 离居分照耀,怨绪共裴徊
【注释】: 1. 叙寄员半千:诗人写给同僚员半千的信。 2. 薄宦,微贱的官职。三河:指黄河、淮河、长江三条大河。 3. 自负:自夸。十馀年:指诗人任职时间较长。 4. 应:应该。不应惊若厉:不应该被惊扰得如猛兽般狂怒。 5. 直如弦:比喻正直。 6. 坐历山川险:坐着经历山水的艰险。吁嗟(xī)陵谷迁:感叹山陵和山谷的变迁。 7. 长吟空抱膝:长时间地吟诵,只是抱着膝盖而已。 8. 短翮讵冲天
【注释】 1. 故人:老朋友。无与晤:没有能见面的机会和时间。 2. 安步:悠闲地步行。陟(zhì):登、升或登上。山椒:山顶。 3. 野静连云卷:野景幽深,云气缭绕。 4. 川明断雾销:河流清晰,雾气消散。 5. 灵岩:地名,在浙江绍兴市东南。 6. 洞浦:指浙江钱塘江的潮汐。涨秋潮:秋潮上涨。 7. 三江:指长江、黄河、珠江三条大河。归望断:归乡的希望断绝了。 8. 劳歌:劳动时唱歌。徒自奏
晚渡黄河 千里寻归路,一苇乱平源。 通波连马颊,迸水急龙门。 照日荣光净,惊风瑞浪翻。 棹唱临风断,樵讴入听喧。 岸迥秋霞落,潭深夕雾繁。 谁堪逝川上,日暮不归魂。 【注释】: 1. 千里寻:形容距离很远。 2. 一苇乱平源:形容河水湍急,一叶小舟难以驾驭。 3. 通波:水流。 4. 马颊河:古称马颊河,是黄河支流之一,位于河北南部。 5. 迸水:瀑布飞泻的水。 6. 照日荣光净
注释: 1. 晚度天山有怀京邑: 夜晚经过天山,想起京都。 2. 忽上天山路: 忽然想起天山路。 3. 依然想物华: 仍然想念着故乡的景物。 4. 云疑上苑叶: 云雾仿佛是上苑的树叶。 5. 雪似御沟花: 雪花像御河上的花朵。 6. 行叹戎麾远: 行走间感叹自己军队远离家乡。 7. 坐怜衣带赊: 坐下来觉得身上的衣服宽松。 8. 交河浮绝塞: 交河河面上漂浮着沙漠。 9. 弱水浸流沙: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五言古诗,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下面将对这首诗逐句进行释义: 过张平子墓 西鄂该通理,南阳擅德音。 玉卮浮藻丽,铜浑积思深。 忽怀今日昔,非复昔时今。 日落丰碑暗,风来古木吟。 惟叹穷泉下,终郁羡鱼心。 注释: 1. 过张平子墓:路过张平子(张衡)的墓地。张平子是东汉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发明家、政治家。 2.
和李明府 传闻叶县履,飞向洛阳城。 驰道临层掖,津门对小平。 霞残疑制锦,云度似飘缨。 藻掞潘江澈,尘虚范甑清。 讵怜冲斗气,犹向匣中鸣。 注释: 1. 传闻叶县履,飞向洛阳城:传说叶县的鞋(履)已经飞到洛阳城中了。 2. 驰道临层掖,津门对小平:在洛阳城的驰道上可以遥望到层叠的山峦,在津门处面对的是小平山。 3. 霞残疑制锦,云度似飘缨:夕阳余晖下,云彩如同被剪裁成锦绣一般的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