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
翻译 诗句翻译: 1. 写月涂黄罢,凌波拾翠通。 2. 镜花摇芰日,衣麝入荷风。 3. 叶密舟难荡,莲疏浦易空。 4. 凤媒羞自托,鸳翼恨难穷。 5. 秋帐灯华翠,倡楼粉色红。 6. 相思无别曲,并在棹歌中。 注释与赏析: - "写月涂黄罢,凌波拾翠通" -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夜晚的景色。"写月"意味着在月光下书写或绘画,而"凌波"可能指的是水上行走
诗句释义: 1. 幽寻极幽壑,春望陟春台 - 这是描述一个人在春天的时候寻找最幽深的地方,然后爬上春台去欣赏周围的景色。 2. 云光栖断树,灵影入仙杯 - 描述的是云雾缭绕的景象,以及树木的影子映照在酒杯中,给人一种仙境的感觉。 3. 古藤依格上,野径约山隈 - 描绘了古老的树藤缠绕在石壁上,野路蜿蜒曲折,好像山的弯弯曲曲的轮廓。 4. 落蕊翻风去,流莺满树来 - 描述的是花朵随风飘落
蓬莱镇 旅客春心断,边城夜望高。 野楼疑海气,白鹭似江涛。 结绶疲三入,承冠泣二毛。 将飞怜弱羽,欲济乏轻舠。 赖有阳春曲,穷愁且代劳。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整首诗以“蓬莱镇”为题,描绘了边陲小镇的风貌和旅人的心情。 第一句“旅客春心断”,表达了旅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春天的时节,旅人离开了家乡,来到了边陲小镇,心中充满了孤独和无助。 第二句“边城夜望高”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进行赏析。 “转蓬劳远役,披薜下田家”,诗人自叹如蓬草一样飘泊无根的自己,在远离家乡的地方服役,辛苦劳顿。“披薜”即指“披薜荔”,薜荔是常绿藤本植物,攀缘生长,叶子长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花淡黄色;茎皮纤维可制绳索。 “山形类九折,水势急三巴”,诗人描绘了一幅陡峭的山势和湍急的江流图景,以表现其路途之艰难
寓居洛滨对雪忆谢二 旅思眇难裁,冲飙恨易哀。 旷望洛川晚,飘飖瑞雪来。 积彩明书幌,流韵绕琴台。 色夺迎仙羽,花避犯霜梅。 谢庭赏方逸,袁扉掩未开。 高人傥有访,兴尽讵须回。 注释: 旅思眇难裁:旅居他乡的思绪难以用言语形容,就像这渺茫无际的天地一样。 冲飙恨易哀:猛烈的疾风让人感到悲伤,如同悲叹。 旷望洛川晚:远远望去洛水之畔,傍晚时分景色苍茫。 飘飖瑞雪来:飘零的雪花纷纷扬扬地到来
海曲书情 薄游倦千里,劳生负百年。 未能槎上汉,讵肯剑游燕。 白云照春海,青山横曙天。 江涛让双璧,渭水掷三钱。 坐惜风光晚,长歌独块然。 注释:薄游:漫游。倦:疲倦。劳生:劳累的一生。负:辜负。槎:木筏子。讵(jù):岂。剑游燕:指剑游江湖。双璧:指两块美玉。渭水掷三钱:用渭水之水掷钱币于地,比喻贫穷。块然:独自。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海上旅行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诗的理解。首先要求学生了解作者生平,再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然后要了解诗句的意思,注意关键字词的提示。 “凌波起罗袜”意思是:踏着轻盈的舞步,罗袜在水面上荡漾。这句是写女子轻盈的舞姿,凌波指水中的涟漪;罗袜指女子穿的丝履,这里用拟人手法,把水比作她的舞鞋,表现了女子轻捷的动作。 “含风染素衣”意思是:她含着微笑,穿着洁白素净的衣服。这句是写女子的笑容,含笑
挑灯杖 禀性非贪热,焦心岂惮熬。 终知不自润,何处用脂膏。 注释: 1. 挑灯杖:挑灯,即指照明工具,如蜡烛、油灯等;杖,即手杖。此处指手杖,可能是用来支撑身体或作为行动工具的用具,也可能是某种特定物品。 2. 禀质非贪热:禀,意为接受、承受;质,意为本质、特性;非,表示否定;贪,意为过分贪求;热,指热力、热度。此处意为不接受过分的热量,强调保持冷静和理智。 3. 焦心岂惮熬:焦,意为焦灼
【解析】 本题属于诗歌鉴赏,考查诗歌内容、情感以及表达技巧。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有一定的诗歌素养,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把握诗中重要词语,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及思想内涵。 本题要求对这首诗逐句释义并赏析其内容和艺术手法。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东西吴蜀关山远”,意思是:东西吴蜀的关山距离遥远。“鱼来雁去两难闻”,意思是:鱼儿往来,鸿雁南北飞
诗句解读 1 玉虬分静夜,金萤照晚凉:描述秋天的夜晚,月光如玉,萤火虫如同龙一样在夜空中游动。 2. 含辉疑泛月,带火怯凌霜:萤火虫的光芒似乎要与月亮争辉,但又显得羞涩,不敢接近霜冷的地面。 3. 散彩萦虚牖,飘花绕洞房:萤火虫的光点像色彩一样缭绕在空中,又像是花朵在房间中飞舞。 4. 下帷如不倦,当解惜馀光:虽然已经收起帷幕,但仍然不感到疲倦,因为萤火虫的光芒是那么美好和珍贵。 翻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