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有光
【注释】 丙辰:宋神宗熙宁七年。南宫:即翰林院,北宋时为进士试策之地。下第:落第。江乡:指江州,江西九江市。卜筑:筑屋定居。又城皞:筑城而居。皞(hǎn),山名,在今江西上饶县。似雁臣:像大雁的臣属。扬子宅:扬雄故居,位于今四川宜宾县西南。问奇人:向有学问的人求教。 【赏析】 此诗是诗人避倭寇之乱,于江州卜筑而居时所作的一首咏怀之作。全诗四联,前两首为泛写其时处境,后两句则抒发其内心感受。
【解析】 本诗是唐代诗人张祜的《清明济上》,全诗为五言律诗。 首联“瀛州三月雪中行,千里寒风到济宁”,点出时令与地点,写出了清明时节,作者远行至瀛洲(今山东滨州)的途中所见到的景象。 颔联“道上女郎斜插柳,始知今日是清明”,描绘了清明景象,表现了清明节的习俗,即妇女们剪柳戴头饰。诗人在途中见到这一景象,才得知今天是清明。 【答案】 译文: 清明时节,我在瀛洲的雪中行走
注释: 1. 血战鲸波日奏肤,东南处处望来苏:意思是说在海上与敌人战斗,鲜血染红了海面,但东南方向处处都是盼望着胜利的消息。 2. 画工不解忧勤意,却作南溟全胜图:意思是说画家不理解人民的忧虑和辛勤劳动,却画出了一幅南太平洋上的胜利的图画。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周冕送别任别驾时所写的赠别诗。诗中通过描绘海上战斗的场景,表达了人民对胜利的渴望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时
【解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四句写景。小屯,指小村庄,在今河南省浚县城东,有“小屯集”之称。不知名,不为人知。土屋十数家:土屋,指农家房屋,简陋朴素。十数家:十来户人家。少妇时出汲,少妇,指已婚女子。汲,提水。汲水,从井里打水。黄沙没弓鞋,用黄沙覆盖了弓鞋。弓鞋,一种用皮革制作的鞋子。黄沙没弓鞋,形容少妇提水归来的辛苦。这两句描写小屯村的自然环境和劳动妇女的生活情景。 【答案】 译文
注释: 风雨霏微送客舟,天涯魂梦日悠悠。 可怜双泪空零落,却付潭河向北流。 赏析: 这首诗以风雨为背景,描绘出一幅送别友人的画面。首句“风雨霏微送客舟”,点明了天气,也暗示了离别的凄凉和伤感,为全诗定下了基调。第二句“天涯魂梦日悠悠”,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担忧。第三句“可怜双泪空零落”,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眼泪虽然落下,但似乎无法带走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是李东阳为两位先生所写的。其中,“缭丝灯”指的是一种装饰华丽的灯具,它由许多细丝和彩色丝绸制成,通常在节日或庆典中用于照明。而“次”在这里是表示效仿的意思,即模仿、效法。 第一首诗: 灯火长安照夜红,丰年乐事万方同。 四夷离韎归鞮鞻,南海珠玑属妇功。 绮縠清英呈妙像,空方纤丽见精工。 泰陵内直诸元老,都在春风湛露中。 译文: 长安的灯火映照着夜晚的红色
【注】兴济:即兴国寺,位于今河南省固始县西北的淮河南岸。 【赏析】此为咏怀诗。首二句写春日行役之景,河水迢迢、春风不住、飞花点染,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第三句是写行人对前朝旧事的回忆和追述,第四句则具体指当时戚畹之家。全诗语言清新明快,意境开阔,有如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荷塘景象,通过诗人的观察和感受展现了自然的美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红衣撩乱水泉香,醉眼惊看非此乡。 “红衣”指的是荷花的颜色,鲜艳如火,给人以美的享受;“撩乱”形容荷花随风摇曳的姿态,生动形象。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惊叹与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满目烟霞生物色,无情鱼鸟任猖狂。 “满目烟霞”形容荷塘四周景色美丽迷人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对诗歌的综合理解。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的内容。“飞沙竟日少光辉”意思是说连日来飞沙漫天,天空中一片昏暗;“浪急风高月色微”意思是说浪涛汹涌,刮起大风,月光也变得朦胧而微弱;“为忆含桃催物候”意思是说为了记念含桃花的开放,催促了万物的生机;“尚淹行李未春归”意思是说还滞留在旅途之中尚未回到家里过春节;“吴歌独自弹长铗
这首诗的内容和风格,与顾东白先生的作品有所不同。顾东白的诗歌多表现出一种豪放、奔放的气势,而这首诗则显得更加细腻、深沉。 从诗题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顾东白先生归乡的祝福和期望。 “诏使权传枉聘车,汉庭忠厚似相如。”这句诗的意思是:诏使前来传达诏书,权且让顾先生乘坐朝廷的车子,汉庭的忠诚如同汉代的相如(司马相如)。这里,诗人通过对比,赞美了顾先生的品质和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