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
【注释】 郢中:地名。在今湖北江陵县北。胜迹:名胜古迹。十绝:指《楚辞·招魂》中的“九歌”十首及“天问”一诗,相传屈原遭谗被害后,楚人为之祭祀,故有“郢中胜迹”之说。 良美:美好。 高士:品德高尚的人。 羞:惭愧。 潺潺:水流动的声音,形容涧水流动的声音。 吾欲:我愿。 枕其流:卧听流水声。 【赏析】 此为一首山水诗。诗人以洗耳泉为背景,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全诗语言清新,意境优美
【注释】 龙女祠:指传说中龙王之女化身为美女居住的仙居。琳师:指佛僧,即僧人。朝说法:早晨讲佛法。不著婆伽相:即“不着色”,意为不要被世间的名利和物质所迷惑。千秋:一千年。共法幢:指佛教徒共同维护佛法。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览古刹龙女祠时所作,诗中描绘了龙女祠的胜境、琳师讲经的场面以及龙女出没的情景。诗人通过描绘这一神秘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佛法的虔诚信仰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全诗语言简练
注释:那美丽的风流之地,如今是否还高歌于白雪楼?遗留下的踪迹现在是否存在呢,只有明月和白云陪伴着秋天。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诗人怀念古代美景的诗。首句写孟亭的美,次句写诗人在亭中吟咏的情景,末句写诗人对亭中旧迹的感慨。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清远,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云龙山放鹤亭 几度舟人指石冈,东西长是客途忙。 百年风物初经眼,三月烟花正向阳。 芒砀汉云春寂寞,黄楼楚调晚凄凉。 惟馀放鹤亭前草,还与游人藉醉觞。 注释: 1. 云龙山放鹤亭:在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因《后赤壁赋》作者苏轼在此赋诗而得名“放鹤亭”。 2. 几度:多次、多次。 3. 舟人:船夫。 4. 指石冈:指着石头岗。 5. 东西长:东边和西边。 6. 百年:一百年。 7. 风物:自然风光。
【解析】 “游牛峰寺四首”是一组七言绝句。此诗的首两句写诗人游览牛峰寺时所见之景,“萦纡鸟道入云松”一句写登山的山路曲折迂回,仿佛鸟儿在树林间盘旋而上。“下数湖南百二峰”一句写从山顶俯瞰,可见山峦叠嶂,连绵不断。第三句中“岩犬吠人”是说山中有野兽出没,第四句是说僧人迎接远来的客人,敲钟作乐,热闹非凡。第五句是说诗人登上牛峰寺顶,放眼远眺,但见云雾缭绕;第六句是说诗人因劳累而病倒在牛峰寺里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把握全诗内容,结合注释,分析手法及效果。 “墨池遗迹”一句点明题旨。诗人借墨池遗迹的兴衰变化,抒发了对历史沧桑的无限感慨。 “千载招提半亩塘,张颠遗迹已荒凉”两句写墨池遗迹。据《晋书·王羲之传》记载
这首诗是作者在滁州太仆寺时所作。诗中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下面我将逐句解释这首诗: 第1句:“山中示诸生五首 其四(滁州诗。正德癸酉年到太仆寺作)” 注释:这里的“山中”指的是作者所处的环境,即滁州的山林之中。而“示诸生”则是告诉学生们的意思。整首诗共分为五部分,这里只选取了其中的第四部分进行解读。 第2句:“池上偶然到,红花间白花。” 注释
【注释】 我来扣石钟:我来到山中敲击石钟。 洞野钧天:深山如太空一般。 荷蒉:扛着竹筐,指劳动。 讥予尚有心:批评我还存有心思。 【赏析】 这是一首咏石钟山的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世俗的不满。 首句“我来扣石钟”,点明了题目,表明诗人来到了石钟山。接着,诗人以“洞野钧天深”来描绘石钟山的壮丽景色,仿佛置身于一个深不见底、无边无际的宇宙之中。这一句运用了夸张手法
注释:仙女的马车在哪里?妆台上的香气在雾中留下。白云来到洞口,好像凤凰在这里游玩。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仙女洞的自然美景和神秘的传说故事。诗人通过描绘仙女洞的美景和仙女的神秘形象,表达了对自然之美和神秘传说的赞美之情。同时,诗中运用了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段,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想象力和艺术感染力
【注释】 登金山:登上金山。 水心龙窟只宜僧,也许诗人到上层:水中的龙窟只有僧人才能进入,也许诗人到了山顶就能看到。 江日迎人明白帽,海风吹醉掖枯藤:江上的阳光迎接着行人,使人觉得头上的帽子明亮;海风把喝醉了的人吹得摇摇晃晃,掖着的枯萎藤条也随风摇摆。 鲸波四面长疑动,鳌背千年恐未胜:鲸鱼的波涛在四周翻涌,仿佛要动起来;而大龟背着的山岭千年来似乎也没有被撼动过。 王气金陵真在眼,坐看西北亦谁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