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
【注释】 一日复一日,去子日以远。——一日复一日,一天又一天,距离你的时间越来越远。 惠我金石言,沉郁未能展。——你的金石般的言辞,让我感到沉郁而无法展开。 人生各有际,道谊尤所眷。——人生各有其终点,道义尤其值得我们珍视。 尝嗤儿女悲,忧来仍不免。——曾经嘲笑那些为儿女悲伤的人,然而忧虑一旦来临时仍然不能避免。 缅怀沧洲期,聊以慰迟晚。——回忆那些在沧洲时期的日子,聊以此安慰自己
霁景朝来更好看,意指清晨的景色格外美丽、清新。河山千里思漫漫,表达了对家乡遥远山河的深切思念。 1. 词语释义与诗句解析 - 霁景朝来更好看:这里“霁”指的是雨后天晴的意思,“景”则指景色或景象。整句诗的意思是说,在清晨的时候,雨后初晴的景象特别迷人,令人感到愉悦和满足。这里的“更好看”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于这种美好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 - 河山千里思漫漫
【注释】 1. 梦:梦境。昆季:兄弟,这里指作者的同宗兄弟湛若水(名建德)。语:告诉或谈论。湛崔:作者同宗兄弟湛若水的字。2. 我:作者自己。3. 才:刚刚。旬日:十天。4. 宛若三秋期:像三个秋季一样长。5. 令弟坐我侧:你的弟弟坐在我的旁边。6. 屈指:算数着时间。7. 湛君:即湛若水,字若水,号泉翁,广东增城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诗人。8. 行:走。9. 肴醑:指酒食
注释 怀友:思念朋友。 湖草青青上客舟,辛夷花老麦初秋:湖水碧绿、草木青翠的景色,在上客船(客人的船)上;早开的辛夷花已经凋零,晚稻已开始成熟。 一春多少怀人梦,半在乡山雨外楼:一年之中,有多少夜晚我梦见你;有一半的时间,我在家乡的楼中思念你。 赏析 这首七绝是作者在游历他地时写给朋友的诗作。全诗以景起兴,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来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 首句“湖草青青上客舟”
王守仁,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及军事家。此诗作于正德己卯年(1509年),当时王守仁奉敕前往福建处治叛军,途经丰城时遭到宸濠变乱,后转战至吉安集兵平定之乱。在八月升为副都御史,巡按江西期间写下《书汪进之太极岩二首其一》。 诗句注释及翻译: - 一窍谁将混沌开,千年样子道州来。 - 注释: “一窍”比喻事物的开端或起点,“混沌”形容事物最初模糊不清的状态。“千年样子”指代古老的道州地区
戴胜 青林暖雨饱桑虫,胜羽离披湿翠红。 亦有春思禁不得,蕣花枝上诉东风。 注释: 青林:指春天的树木。暖雨:春雨温暖。饱桑虫:桑树叶茂盛时,蚕吃饱了桑叶。胜羽:指鸟的羽毛。离披:散乱的样子。 湿翠红:湿润而呈现出红色。 禁不得:控制不住。蕣花:一种香草,也叫做芸香,开淡紫色小花。 赏析: 《戴胜》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和生机勃勃的画面的诗。诗人用“青林暖雨饱桑虫”
【解析】 (1)“江西诗”是指江西派诗歌的风格。江西派,明代中叶以后形成的一个诗歌流派,主要指以袁宗道、李攀龙为代表的一批诗人,他们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强调个性的解放和文学创作的独创性,提倡“信腕信口,皆为律令”,主张在写作上应“唯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代表人物:袁宗道、李攀龙、王世贞。 (2)“正德己卯年,奉敕往福建处叛军”意思是说:明武宗正德六年
注释:讲经台,即讲经堂。乞食归来坐暝鸦,讲的是一个僧人在傍晚时分,坐在讲经台前,等待食物。谭经每到白牛车,讲的是一位僧人在讲经台前,骑着白牛车,向人们讲解经文的故事。 东风柳絮吹晴雪,讲的是春天的东风,带来了柳絮,也带来了雪花。犹想天宫酌宝花,讲的是诗人仍然怀念着天宫里那珍贵的、如同甘露一般的花朵。 赏析:这首小诗描写了一个僧人在讲经台前,等待食物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
注释: 1. 百里晴沙江水长,芦花风起碧天凉:意思是在万里晴空下,江面宽阔,江水流淌,芦花随风飘舞,天空湛蓝而凉爽。 2. 客舟会泊西城下,满地砧声两岸霜:意思是客船停靠在城西,岸边传来阵阵砧石的声音,仿佛是秋霜降临。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了江水的宽阔、芦花的飘舞以及天空的湛蓝,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同时
注释:拄着拐杖在何处询问虾子禅,回头望去胥村被暮烟锁住。 一曲渔歌从秋浦传来,腥风阵阵吹满渡头船只。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江边渔村景色,诗人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想象,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深远的意境之中。全诗以渔夫、渔舟、晚烟、秋风为意象,勾勒出一幅秋日江边的宁静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