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
酬裴员外以诗代书 归军剧风火,散卒争椎埋。 一夕瀍洛空,生灵悲曝腮。 衣冠投草莽,予欲驰江淮。 登顿宛叶下,栖遑襄邓隈。 城池何萧条,邑屋更崩摧。 纵横荆棘丛,但见瓦砾堆。 行人无血色,战骨多青苔。 遂除彭门守,因得朝玉阶。 激昂仰鹓鹭,献替欣盐梅。 驱传及远蕃,忧思郁难排。 罢人纷争讼,赋税如山崖。 所思在畿甸,曾是鲁宓侪。 自从拜郎官,列宿焕天街。 那能访遐僻,还复寄琼瑰。 金玉本高价
诗句释义 1 梁公乃贞固,勋烈垂竹帛:指梁代公的忠诚坚定。贞固,忠贞坚贞;勋烈,功勋卓著;垂,流传;竹帛,古代用竹简和绢帛记录文字,这里指书写成文。 2. 昌言太后朝,潜运储君策:昌言太后朝,指昌言在太后面前提出建议或计谋;潜运储君策,暗中策划拥立新皇帝的策略。 3. 待贤开相府,共理登方伯:待贤,等待贤能之人;开相府,建立丞相府;共理,共同处理国事;登方伯,成为一方之长。 4. 至今青云人
【注释】宓:音fú,古国名,在今河南省禹县。 鸣:指琴声。 琴和人:指琴声与听者。 千载:千年。 凄怆:悲伤。 天壤:天地。 颂声:歌颂的声音。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对宓子贱的赞颂诗。“宓子昔为政,鸣琴登此台”是说宓子贱曾经当过官,他登上了这琴台。“琴和人亦闲,千载称其才”意思是说他的琴弹得非常好,所以人们称他有才能。“临眺忽悽怆,人琴安在哉?”是说诗人站在台上眺望远方,感到十分悲痛
【赏析】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在成都草堂时写的诗。 “同群公秋登琴台,古迹使人感,琴台空寂寥。” 开头四句,诗人以登高望远的笔法写景抒情。“古迹”即指唐时的琴台,“同群公”指与杜甫一同登上琴台的朋友。秋天登高,触景生情,想到古人登高赋诗,抒发怀抱的情景。但如今只有“古迹”,而不见当年诗人和友人登临吟咏的踪影,不禁感慨系之。这里用典入诗,自然贴切,不露痕迹。“琴台”是西汉时期的文化名胜,后来被毁弃了
远游怅不乐,兹赏吾道存。 款曲故人意,辛勤清夜言。 东亭何寥寥,佳境无朝昏。 阶墀近洲渚,户牖当郊原。 矧乃穷周旋,游时怡讨论。 树阴荡瑶瑟,月气延清尊。 明河带飞雁,野火连荒村。 对此更愁予,悠哉怀故园。 注释: 1. 远游怅不乐,兹赏吾道存:表达了对远方游子的惆怅之情,同时也表明了这次赏月之行是为了寻找心中的宁静和满足。 2. 款曲故人意,辛勤清夜言:形容与老朋友相聚时的愉快和亲切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最后附上赏析。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第一句:“同群公出猎海上” - 这句话描述了一群人一起在海上进行狩猎的场景。 第二句:“畋猎自古昔,况伊心赏俱。” - 这里提到了狩猎自古以来就有,而且这次大家的心情都很满意。 第三句:“偶与群公游,旷然出平芜。” - 描述了偶然与群公出游,开阔地平野上的情景。
同群公题郑少府田家 郑侯应凄惶,五十头尽白。 昔为南昌尉,今作东郡客。 与语多远情,论心知所益。 秋林既清旷,穷巷空淅沥。 蝶舞园更闲,鸡鸣日云夕。 男儿未称意,其道固无适。 劝君且杜门,勿叹人事隔。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同群公题郑少府田家》。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田园画卷,通过对郑少府田家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郑侯应凄惶,五十头尽白
注释 1. 这首诗是一首写在河间清河泛舟的七言诗。作者用简练的文字描绘了河间清河水景和泛舟的情趣。 2. 清川在城下,沿泛多所宜:指河间的河流蜿蜒曲折,景色优美,适宜游船行驶。 3. 同济惬数公:与众多好友一起游览,感到心情愉悦。 4. 飘飖波上兴,燕婉舟中词:在船上吟诵诗词,感受诗歌带来的美好。 5. 昔陟乃平原,今来忽涟漪:从前登上了辽阔的大平原,现在来到了湖中,看到了涟漪荡漾的水波。 6.
【解析】 此诗是赠给卢明府的。卢明府,指作者友人。卢在任时,为官清正,百姓安居乐业,因此作者有感而发,作此诗以相酬赠。 全诗可分五段来赏析: 第一段(首二句): 良吏不易得,古人今可传。良吏,即好的官吏,这里指好的地方长官。良吏不易得,意谓地方上的好官吏不容易得到;古人今可传,意思是说,古代的好官吏今天仍然能够被人们传颂。良吏不易得,表明了作者对良吏的珍视之情;古人今可传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此题中,“裴回”“始见”“读书不及经”等词组是重点词句,“无心地”,应是佛家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