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养浩
【诗句注释】 1. 双调·雁儿落兼得令:这是一种曲牌名,属于双调格律诗的一种形式。 2.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形容山因云雾的变幻而显得更加美丽,云雾散去时,山色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 3. 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意思是说山和云相互依存,随着云的消散或聚集,山的高矮、明暗也随之变化。 4. 何仗立云沙,回首见山家:意指站在云雾缭绕的山巅,回望远方,看到了山中的人家。 5. 野鹿眠山草
鹤立花边玉,莺啼树杪弦,喜沙鸥也解相留恋。一个冲开锦川,一个啼残翠烟,一个飞上青天。 译文: 鹤站立在花朵的边缘像玉石一般洁白,黄莺啼叫在树梢如同琴弦一样悦耳动听,喜鹊也会相互留恋。一只鸟儿展翅冲开锦江的美景,一只鸟儿在枝头啼鸣声声直至夕阳西沉,还有一只鸟儿飞上了青空。 注释: 1. 鹤立花边玉:鹤站在花朵旁边,犹如白玉般洁净。 2. 莺啼树杪弦:莺鸟在树枝末端的细枝上啼鸣,发出悠扬的音符。
贾生流涕叫虎关,屈叟甘心葬鱼腹。旧闻造物辅善良,比岁看来亦翻覆。 注释:贾谊(前200年-前168年)是西汉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哲学家。他曾经在文帝时期担任博士,因反对汉文帝接受诸侯王的朝贺,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在这里,他以自己的遭遇来比喻那些被命运捉弄的人。 译文:贾谊泪洒虎关,屈原甘愿死在鱼腹中。我听说造物主会帮助善良之人,但近年来我也看到了不少反面的例子。 纷纷已往姑莫论,目击试将吾友卜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是基础题,也是经典题型。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意象分析作答即可。 (1) “一江烟水照晴岚”,诗人以“烟”字点出江南特有的景致,以“晴岚”二字勾勒出一幅清新秀丽的江南山水画卷。“一江”指一条江河。“照”是写阳光映照在河面上,“晴岚”指青翠的山峦。这里既描绘了江面景色,又写出了山峦之美丽。诗人通过“一”和“晴岚”这两个字,表现出了江南的清丽之美
这首诗的译文是: 兴来放步白云岭,海阔天高异人境。 乱山万马东南驰,只恐郊原碎俄顷。 乾坤谁管白鸟闲,今古空馀野烟冷。 何当结屋最上头,摆脱尘纷事幽屏。 注释解释: 西岩醉笔:在西山喝酒作诗。 兴来:兴致来了。 云岭:山峰云雾缭绕。 海阔天高:比喻胸怀开阔、境界崇高。 异人境:与一般人的境界不同。 乱山万马:指山势连绵起伏,如同千军万马奔腾一般。 只恐:只怕。 郊原:郊外的原野。 白鸟闲
【解析】 此诗是一首五言律诗,其内容涉及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和剥削制度。 首联:贾孝子引见行省长官,使细陈毫厘。“即引”即招揽之意,贾海为孝子,故引见官府,以申述其情。 颔联:且命出儿肉,阖府遍示之。“令出儿肉”,指贾海因父母被诬下狱而被迫卖子求官,并把儿子的肉给官员们看,让大家都来痛心。 颈联:“饤诸相坐前,余为失声悲。”在官员面前摆放儿子肉块,自己悲痛得哭出声来。 尾联:促掾状其故,闻上星夜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描绘了游香山时所见的美景。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和赏析: 1. 山行弥日山益奇:在香山上行走一整天,发现山上的景色更加奇妙。 2. 乱峰挟翠如吾随:杂乱的山峰夹杂着翠绿的树木,它们随着我一同前行。 3. 游人联蚁度林杪:游客们像蚂蚁一样成群结队地穿越树林的尽头。 4. 细路一线云间垂:一条细小的山路从云端垂下,宛如一根线。 5. 茫然四顾动心魄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黄宪的清贫和才华,以及他的高尚品质。 诗的第一句“子孙笋列多冥顽,玉帛山堆足忧辱。”描绘了黄宪的家庭背景,他的子孙众多却都是平庸之辈,他们只知道埋头苦干,而不懂得如何去思考和创新。黄宪则不同,他虽然家境贫寒,但他并不因此而感到自卑。相反,他以自己的智慧和才华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尊重,成为了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接下来第二句“国忠贵显奴隶憎,黄宪清贫古今伏
【解析】 此词是一首自寿词,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隐居生活及对隐居生活的热爱来表达自己对名利的淡薄和对自然的向往。 “林壑”两句,写隐居山林的生活,表现了作者闲适安逸的心态。“吟残”句,写诗人在山中吟唱诗歌的情景。“真欢”两句,写诗人对清福的热爱,认为这种清福只有世间少有的人才能得到,表达了诗人对清福的珍视之情。“天教”两句,写自己得到这样的清福是天命的安排,也是与云庄客相得益彰的结果。“万里”三句
过长春宫 往年尝梦蓬莱宫,三山鳌背谣虚空。沧溟俯视一衣带,银河鼓浪来天风。 兹游良不异畴昔,半日惝恍迷西东。平生颇似有仙分,足迹未到神先通。 层楼复观此谁构,只疑天巧非人工。绕檐松影黑于海,步惊栖鹤翔云中。 西山亦喜得佳客,巍峨相向如争功。辽金兴废渺何许?今人一笑怜鸡虫。 须臾遍历至方丈,壶酒盘果罗青红。心清已觉破烦暑,左右况复扇两童。 道人见我乐幽胜,故为留恋谈无穷。鼎铛百沸失膏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