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
【注释】 行役杂咏:指作者在旅途中所作的诗。 渐衰珠玉颜:容颜渐渐衰老,像珠玉一样娇嫩。 况乃:何况,再说。 风霜悴其间:风霜摧残了身体。 白石:指白色的石头。古人常以“白石”自喻,这里指诗人的清白节操。 银管长斑斑:银管上斑斑点点的铜锈。比喻岁月流逝,人的青春已逝。 勉旃(qiān):勤勉,勉力。旃,旗子。 崇节业:崇尚高洁的志业。 银管:指银饰或装饰品,这里指用银做的笔。 炼玉液
【注释】: 行役杂咏 看山有所得,日暮聊为文。 厌听舟人子,村语徒纷纷。 酝酿非素乐,典坟愤所欣。 万谋窘一字,迫如临三军。 译文: 看到山峰有所得,日落时才作诗。 厌烦听船上人的谈话,他们的言词都是琐碎的。 酝酿不是平常的喜好,对《礼》和《坟》的议论我是很欣快的。 但千条万条计策都没有一条是好的,像临战前一样紧张。 赏析: 这首诗写在诗人旅途中,他登上高山远望,看到群山连绵,心旷神怡
独秀峰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桂林山水的象征。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独秀峰的独特魅力。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开篇设景:诗的首联“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描绘了独秀峰的雄奇与不凡,用了一个动词“插”字,以动写静,化静为动,赋予静态的山以动态和勃勃生机。 2. 赞美独秀峰:颔联“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直接表达了对独秀峰的赞美
【诗句翻译】 登华山 太华峙西方,倚天如插刀。 闪烁铁花冷,惨淡阴风号。 云雷莽回护,仙掌时动摇。 流泉鸣青天,乱走三千条。 我来蹑芒蹻,逸气不敢骄。 绝壁纳双踵,白云埋半腰。 忽然身入井,忽然影坠巢。 天路望已绝,云栈断复交。 惊魂飘落叶,定志委铁镣。 闭目谢人世,伸手探斗杓。 屡见前峰俯,愈知后历高。 白日死厓上,黄河生树梢。 自笑亡命贼,不如升木猱。 仍复自崖返,不敢向顶招。 归来如再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天台晓望》。 译文: 清晨,我来到天台观瀑布,风大衣飘。人们渐渐安静下来,滩声却愈发响亮。我知道那是天台古石桥。 石龙独自跨过山凹,高耸的脊背横伸腰,其下嵌空走怒涛。瀑布水从华顶远来,分为左右两条,在这里收束群流交。 五、六层叠嶂越来越高,一落千丈声如雷吼。如旗如布如狂蛟,非雷非电非笙匏。 银河飞落青松梢,素车白马从云中跑。势急欲下石阻挠,回澜怒立猛欲跳。
晚宿净名寺步铁障城认一线天 游山惜寸阴,得暇即寻讨。 步入铁障城,城高天渐小。 打头洒珠玑,湿我缣单衣。 似雨恰非雨,蒙蒙山溜飞。 诸洞空中悬,道是猿猴宅。 颇有高人风,呼之不肯出。 踏湿两芒鞋,流连那肯回。 一线天未过,一线月又来。 注释: 1. 晚宿净名寺步铁障城认一线天:傍晚在净名寺住宿,沿着铁制的障碍城墙走,寻找一线天的景象。 2. 游山惜寸阴,得暇即寻讨:游览山时珍惜每一寸光阴
【注释】 大龙湫:在今浙江天台县。 龙湫之势高绝天:指大龙湫水势之高,其势可与天上的云霞相接。 一线瀑走兜罗绵:形容瀑布从高处直泻而下,像一条线似的流过山涧。兜罗,梵语duaraja的音译,即须弥山,印度神话中的世界中心,此泛指山峰。 五丈收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以烟:指大龙湫水流的高度,从山脚到山顶,有五丈高的地方仍可见到流水,到了十丈以下的地方就全是烟雾。 况复百丈至千丈
诗句: | 序 | 寒夜 |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 | ---- | ---- | ---------------------------------- | 译文: | 序 | 寒冷的夜晚,来了客人,主人用茶招待客人。客人围着红红的火焰,每人手中一杯热茶,品茗交谈。窗外月色与平时无异,只有窗前有梅花绽放,使得今夜月色显得与众不同。 | 冷冬之夜,来访客人以茶相待,小童煮茶
大树 繁枝高拂九霄霜,荫屋常生夏日凉。 叶落每横千亩田,花开曾作六朝香。 不逢大匠材难用,肯住深山寿更长。 奇树有人问名字,为言南国老甘棠。 译文: 大树的繁茂枝条高耸入云,覆盖着九重高的霜,为房屋提供阴凉。它的叶子落下时,常常落在广阔的田野上,带来一阵阵清凉。它的花期曾经盛开于六朝时期,香气四溢。由于它不是普通的材料,所以很难被大工匠使用。但是,即使住在深山里,它也能得到更长久的生命
注释: - 过柴桑乱峰中,蹑梯而上观陶公醉石:在柴桑的乱石中,我攀登着台阶向上,观看陶渊明醉酒时留下的醉石。 - 先生容易醉,偶尔石上眠:先生陶渊明很容易喝醉,有时候会睡在石头上。 - 谁知一拳石,艳传千百年:谁知道这拳头大小的石头,却流传了千百年。 - 金床玉几世恒有,眠者一过人知否?不如此石占桑,胜立穹碑万丈长:金床玉几世代都有,人们睡在上面,谁又能知道呢?不如这块占着桑树的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