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
【注释】: 挽唐静涵妾联:此诗为哀悼妻子的挽词,以落叶添薪、截发等比喻表达对妻子的哀思之情。 1. 落叶:借指妻子。 2. 添薪:烧火做饭时用树叶作柴。这里代指妻子在丈夫面前尽妇道。 3. 元相:唐玄宗李隆基的丞相张说(yuè),因事被贬,妻子也流落异乡。 4. 贫时妇:贫穷时的妻子。 5. 陶家座上宾:唐人陶渊明曾做过官,后来退隐田园,自号五柳先生,家中常设酒宴,与宾客共饮。妻子去世后
诗句释义: 一饭矜严常选客,半生孤冷不宜花。 译文: 一顿饭之间,你展现出了严谨的态度,常常被人们所选择。然而,你一生孤独,寒冷,不适合欣赏花朵。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梁某的赞赏和期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梁某孤独生活的同情。“一饭矜严常选客”赞美了梁某的严谨态度和被人所重视的品质,“半生孤冷不宜花”则反映了梁某孤独的生活状态。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梁某的尊重和期待
【解析】 “挽金纤纤联”是全诗的关键,也是难点。“纤纤”指纤手,即女子的手指;“挽金”指拉起金线织成的丝线。“联”是“联袂”,即携手。“挽金纤纤联”意为:拉着纤纤小手一起携手。“纤纤”是形容女子娇嫩柔美的词语,这里用来形容手。 【答案】 “双拜花前”,是说与她一同来求学的同学在花下互相行礼致意;“已偿负笈从游愿”的意思是:已经实现了背起书本跟随老师学习的愿望。“五年灯下”
【注释】 读书已过五千卷:指自己读书的量。 此墨足支三十年:指自己的学问足够支撑三十年。 【赏析】 这是一首自题联,意思是读书的数量多到足以支撑三十年。作者以读书数量之巨,来表明自己的学识丰富,以此自豪,同时也表明了对知识的尊重和珍视
【注释】 后我卌年:四十年后。 同为此地亲民宰:一同做此地的亲民之官。 通家两代:指两家世代通婚。 曾见而翁上学时:曾经看见您父亲读书的时候。而,连词,相当于“然”。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张惠堂的。前两句写两人同为地方官;后两句写两人是通家的亲戚。全诗语言平易朴素,亲切自然
注释:南宫指的是古代的大学,六一先生即指欧阳修,座是座位的意思。北面三千弟子行指的是学生众多。 赏析:这副对联以赞颂学问和师生情谊为主旨。上句以南宫六一先生的座次来比喻自己的地位,下句则表达了对学生的深厚情感。整副对联既体现了作者谦逊有礼的性格,也展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
【注释】 袁:指袁世凯。戴:指戴鸿慈,袁世凯的亲信幕僚。联:对仗。 【赏析】 写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劝慰。诗中表达了作者希望友人能够早日成就大业的心愿,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因时运不济而无法及时参与其中、不能与友人共同实现大业的遗憾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注释:地下又多了一个高士陪伴他;生前应当看作古人来看。 赏析:此诗是作者在樊明徵逝世后所写。诗人对樊明徵的去世表示哀悼,同时赞扬了他的高风亮节,认为他的死是值得庆幸的事情
【注释】 挽:吊;熊学骥:人名。 生祭有祠,楚国至今歌善政(指楚成王的功德):楚国祭祀成王时,百姓歌颂他施行仁政,建立霸业。 风骚无主,秦淮那可丧斯人(指李白):《诗经》中有《国风》《小雅》,后又有《离骚》等,都是诗人抒发自己的感情。如今没有诗人可以继承屈原的“风骚”了。 【赏析】 此诗是作者怀念友人李白而作。首联先叙楚国祭祀成王之事,再点出“风骚”二字;第二句则以秦淮为喻,暗指李白之死
注释:好花美女,如同春天的风,总会再次出现。明月和清风,就像夏天的雨露,永远不会离去。 赏析:诗人以自然景象为比喻,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留恋之情。他感叹美好事物总会在不经意间出现,但它们的存在也让人心生欢喜。同时,诗人也感叹美好时光无法永恒,只能稍纵即逝。但即便如此,人们仍要珍惜每一刻,因为美好事物和美好时光都是短暂的。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