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景仁
晓雪 先生屋小如宛丘,岁晏苦听风声愁。 一宵风息得安寐,同云已阁低檐头。 晓来重衾足不热,却怪纸窗明太澈。 小童狂喜排闼来,报道空庭已堆雪。 撒盐飞絮犹纷纷,隔却一纸无声闻。 反披羊裘洞扉立,心目照曜寒无垠。 此时兴发睡魔去,今年见雪此初度。 倾囊只合市村醪,炙砚还应遣长句。 微哦忽忽思前游,丙戌岁暮吴陵舟。 压篷大雪苦无饮,至今典却相如裘。 回头此景如电掣,其间聚散复一瞥。 范阳公子诗中豪
【注释】 杂咏 其四:这首诗是一首杂咏,写的是一只巢在屋檐下的海燕和它的旧巢的离别。 层云结广厦(广厦:大房子),:形容屋宇高峻宏伟。 海燕东南飞:海燕每年春天都会从南方飞回北方,这里借指春天。 年年巢君屋(君:你,代指人。):每年都筑巢于你的屋檐下。 主人心不疑:你对我毫无怀疑,我也不会怀疑你。 穿树树枝密,入花花影稀:穿过密集的树林,花影显得稀疏了。 即此全盛日(盛日:鼎盛之时。)
注释:正月晦日夜晚大雨狂风 懒得追随洗衣的姑娘到极远的河岸,雨阻了偏在早晨又连着下。 今年春天一定没有花事(即不会有花开),第一场春风吹得人烦躁不堪。 赏析: 此诗首句写景,次句抒情,末句议论,一气呵成,层次分明。全篇以风雨为线索,从“风”字入手,将风雨与人情巧妙地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感受和对时世的深沉忧虑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青神红埴输球琳,泗滨作贡传至今。 注释:青色的神木和红色的土,被用来制作磬石球琳,这种石头从泗滨地区开采出来并流传至今。 古乐虽亡古质在,历久剥削沉坑深。 注释:古代的音乐虽然已经消失,但古老的质地依然存在。经过长时间的剥削,这些磬石已经被深深地埋藏在坑中。 产饶欲尽不尽气,得径尺价昂兼金。 注释:尽管磬石的存量已经非常有限,但它仍然具有独特的气质和价值
诗句 1. 秋高江馆寒生棱,眼芒忽触瑶光星。 - 注释:"秋天的江边,空气寒冷,给人一种棱角分明的感觉。" - 赏析:描绘了一幅秋高气爽、江畔景色的画面,体现了季节的特征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2. 空尘动壁风旋榻,飒爽下击要离精。 - 注释:"室内尘埃被风吹拂,仿佛有一股锐气直冲云霄。" - 赏析:通过“飒爽下击”这一形象的描述,展现了一种强大的气势和力量。 3. 金眸窈注紧脑侧
【解析】 1.“舟中咏怀”:这是一首抒情诗,作者在舟中即兴而作。 2.“旦发”句:早晨出发时,江水十分清澈、开阔。 3.“夕眺”句:傍晚眺望,山峦显得幽深、漫长。 4.“沙迷”句:船行沙岸时,被泥沙遮住了归家之路。 5.“叶积”句:树叶堆积,返归山林的小径已不复存在。 6.“白水”句:江水白茫茫的,与天色一样。 7.“昏雾”句:薄雾笼罩,天已黄昏。 8.“动摇”句:船儿在江水中摇荡
注释:苍翠的袖子被萧瑟的秋风吹拂,树林下面的风标本真是绝伦。扫出几枝斑竹的影子,湘夫人对着管夫人。 赏析:诗人通过写景抒发情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诗中的“苍翠”一词描绘了秋天的景色,给人一种宁静、肃穆的感觉。而“林下风标本绝伦”则表现了树木在秋风中摇曳生姿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最后一句“扫出数枝斑竹影,湘夫人对管夫人”则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竹子与湘夫人、管夫人相比
【注】至日:冬至日。阁:书斋。松标:松树的枝干,标指主干。梅意:梅花的香气。 赏析:诗人在冬至这一天来到半隐阁观赏雪景,酬答汪实夫,作此诗以留别。诗中表现了诗人热爱自然、淡泊名利、崇尚古道的情操。 事业寸阴惜,身名尺蠖潜。 松标秀孤岭,梅意满双崦(ǎn)。 节尚凌寒峻,神惟嗜古恬。 重逢期在迩(yì),留赠语休詀(huái)。 先当寄远缄(jiān)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秋季夜晚的诗歌,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秋夜的感伤之情。 1. 首句“蟋蟀啼阶叶飘井”:蟋蟀在秋天的夜晚开始鸣叫,落叶纷纷飘落至井边。这里的“秋月还来照人影”则暗示着月亮依然明亮,照亮了诗人的身影。 2. 第二句“锦衾罗帷愁夜长”:锦被和罗帐在漫长的夜晚中显得更加沉重,象征着孤独和寂寞。 3. 第三句“翠带瘦断双鸳鸯”
东方月出,皎洁如盘,倾城之姿映照其中。君宠正专房,不信能弃夷,此乃对君宠爱深厚的描绘。梁尘飞更寂,橘枝冷欲披,暗示着时光荏苒,物是人非的凄凉之感。一朝繁华露,化为千泪丝,揭示了繁华背后的哀愁与无奈。 天长沧海阔,何以度萧时,诗人以天长海阔来比喻人生渺远和世事无常,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际遇的深深感慨。 赏析: 本诗以“杂咏其一”为题,借古喻今,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世间的悲欢离合,以及人生的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