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景仁
【注释】 1. 杂咏:指诗的体裁不固定,随意吟咏。 2. 三五时:农历正月十五日,又称元宵节,古人认为此夜月色特别明亮。 3. 瑶光:明亮的月光。 4. 匪:不是。 5. 此景:指明亮的月色。 6. 既见故者非:已经看到了过去的事物不再存在了。 7. 旋见新者改:很快又看到了新的事物改变了。 8. 未觉少壮过,只增前日悔:没有觉察到年轻时候的过错和悔恨。 9. 所悔行乐迟,精役形乃殆
杂咏二首 其一 小鸟有比翼,双飞愁天寒。 朝衔榑桑枝,暮巢琪树端。 劳生岂不惜,幸有相与欢。 长天渺征路,中道逢哀鸾。 注释:小鸟有比翼,指的是小鸟儿相互依偎在一起飞行,就像夫妻并肩而行一样。双飞愁天寒,意味着在寒冷的天气里,小鸟儿相互陪伴着飞翔,但同时也感到了孤独和忧愁。早晨衔榑桑枝,指小鸟儿清晨时衔着桑树上的枝叶,准备用来搭建巢穴;傍晚则栖息在琪树的顶端,这里用“琪”字形容琪树的美丽
杂咏 其六 子云耽清净,家贫常晏如。 奇字世不识,不知读何书。 若为玄秘言,惜此名山躯。 后尘匪能步,尚哉珍令誉。 注释: 1. 【子云】:指西汉人扬雄,字子云。他学识渊博,精通多门学问,但一生未得志,过着清贫的生活。 2. 【耽清净】:喜欢清静。 3. 【家贫常晏如】:家境贫寒却依然保持平常心,不显浮躁。 4. 【奇字世不识】:世间不认识的奇特文字。 5. 【读何书】:读什么书? 6.
杂咏 其十五 《杂咏》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组诗作,共十首。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蛾眉朝见宠,夕姗来群阴。 谮丑伏祸浅,誉美藏机深。 疗妒世无药,那可知其心。 周旋影自失,惝恍魂相寻。 溪头浣纱女,日暮愁淫淫。 彼此更相羡,泣下俱沾襟。 译文: 早晨被皇帝宠爱,晚上又成为众人嫉恨的阴险之人。 诽谤别人容易,但隐藏自己的恶意却很难被发现。 治疗嫉妒病,世上没有药方。 自己的影子已经迷失了
【诗句释义】 方壶,指神话中的方壶山,在今山东济南市北; 沧州,泛指渤海一带; 缥缈,形容云气缭绕,难以捉摸; 郁灵异,指神秘莫测的灵气; 至者乌可知,指无法理解; 望者空以涕,指只能凭肉眼观看; 欲度既无梁,指没有渡船; 安能坐憔悴,指怎能保持精神不衰; 一水具溟渤,指大海;一石具嵩岱,指泰山。 化理本不殊,指万物的造化原理相同; 举目皆有会,指处处都有相通之处。 莫恤邹生谭
杂咏 其五 朝行燕市中,夕宿夷门道。 酒徒既寂寥,信陵亦荒草。 壮士重一言,千金失其宝。 万里拥头颅,朝在暮不保。 当其悲来时,天地亦为老。 感此抱区区,双鬓如蓬葆。 倦言怀古人,忧心惄如捣。 注释: 1. 燕市:指当时的首都长安,是政治、经济中心。 2. 夷门:地名,在今陕西扶风。 3. 信陵君:即魏国公子无忌,名夷吾,战国时著名政治家。 4. 一言:一席话,一个建议或意见。 5. 区区:谦词
杂咏 其十 行行向京洛,冠盖织古今。 疲极或慨息,偶云慕泉林。 长揖挽之去,至竟非其心。 朝来出门望,车迹恐不深。 惊流少潜鱼,疾飙无安禽。 亮矣子陵钓,悯哉嵇生琴。 注释: - 行行向京洛:行走在通往京城的路上,洛阳是当时的都城。 - 冠盖织古今:指官宦们的车辆络绎不绝,从古到今都在京城中穿梭往来。 - 疲极:极度疲倦,疲惫不堪。 - 或:有时。 - 慨息:叹息。 - 偶云:偶尔说。 -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的李白。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皎皎明月光,延缘上空林。 皎洁的明月发出光芒,洒向天空高高的树林。 幽堂悄然后,仿佛来素心。 幽静的殿堂渐渐远去,似乎带来了纯洁的心灵。 素心日以隔,萧景日以逼。 纯洁的心灵与外界的距离越来越远,萧条的景象也逼近了。 薄帏生虚寒,梦醒如在侧。 薄薄的帷幕透出一丝丝寒冷,我醒来时仿佛还在梦境之中。 揽衣起傍徨,横涕下沾席。
虞世南的《拟饮马长城窟》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情感深度的古诗。此诗以秦代统治者驱使百姓修筑长城的史实为背景,通过筑城役卒夫妻对话,深刻地揭露了繁重而无休止的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与痛苦。下面将结合诗句进行逐句释义: 1. 首句:“秦城苍苍汉月白” - 注释:秦城指的是秦时的城墙。“苍苍”形容城墙古老而广阔,“汉月白”则描绘出在月光下的汉城显得格外宁静且庄严。 - 赏析
杂咏 其十八 九钟鸣丰山,青女肃宵驾。 万植浮馀荣,阴阴敛逾下。 恶木既失荫,崇兰亦颓化。 感此离居忧,搴帷达遥夜。 所欢入我梦,告我容华谢。 霍曶不可追,寒光满虚榭。 【注释】: 《杂咏》共五十二首,这是第十八首。这首诗写秋天景物的萧瑟和作者思念友人的愁闷。 “九钟鸣丰山”,钟指古代的一种乐器,即编钟;丰为山名。这里借指秋景之美好。 “青女肃宵驾”,青女,传说中的神女名;肃,严肃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