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年三五时,瑶华比光彩。
万事匪所忧,此景若常在。
既见故者非,旋见新者改。
未觉少壮过,只增前日悔。
所悔行乐迟,精役形乃殆。
不知何事劳,但若有所待。
贱躯一何眇,前后各千载。
【注释】
- 杂咏:指诗的体裁不固定,随意吟咏。
- 三五时:农历正月十五日,又称元宵节,古人认为此夜月色特别明亮。
- 瑶光:明亮的月光。
- 匪:不是。
- 此景:指明亮的月色。
- 既见故者非:已经看到了过去的事物不再存在了。
- 旋见新者改:很快又看到了新的事物改变了。
- 未觉少壮过,只增前日悔:没有觉察到年轻时候的过错和悔恨。
- 所悔行乐迟,精役形乃殆:后悔的是年轻时只知道寻欢作乐,身体因此受损。
- 贱躯:低贱的身体。
- 前后各千载:前后相差一千年。
【赏析】
《杂咏》共四首,这是第三首。全诗以“生”字为线索,从不同的角度写人世变迁,抒发感慨。
开头两句说“生年三五时,瑶华比光彩”,意即生来就生活在正月十五这天,那时的月亮明亮如玉。这一句是总写,用“生年三五时”领起后面的句子。
“万事匪所忧,此景若常在。”这句承前句而来,写人生百态,各有忧虑,但美好的月色却总是那么地明亮、恒久不变。
“既见故者非,旋见新者改。”这句承接上句,写旧事物已经改变,新人事物又接踵而至。诗人感叹时光流逝,人事多变。
“未觉少壮过,只增前日悔。”这句承前句而来,诗人感叹自己没有意识到年轻时的错误,现在才深感后悔。
最后两句“所悔行乐迟,精役形乃殆。”是全诗的关键所在,也最能体现诗人的思想情感。诗人感叹自己在年轻时只顾寻欢作乐,身体因此受损。
“不知何事劳,但若有所待。”这句承前句而来,诗人感叹自己不明白为何要如此忙碌,只是等待什么而已。
整首诗以“生”字为线索,通过描写不同的生活场景以及人生的变化,反映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以及人们在面对这些变化时的不同心态和感受。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青春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