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壶隔沧澥,缥缈郁灵异。
至者乌可知,望者空以涕。
欲度既无梁,安能坐憔悴。
一水具溟渤,一石具嵩岱。
化理本不殊,举目皆有会。
莫恤邹生谭,驰精九州外。
【诗句释义】
方壶,指神话中的方壶山,在今山东济南市北;
沧州,泛指渤海一带;
缥缈,形容云气缭绕,难以捉摸;
郁灵异,指神秘莫测的灵气;
至者乌可知,指无法理解;
望者空以涕,指只能凭肉眼观看;
欲度既无梁,指没有渡船;
安能坐憔悴,指怎能保持精神不衰;
一水具溟渤,指大海;一石具嵩岱,指泰山。
化理本不殊,指万物的造化原理相同;
举目皆有会,指处处都有相通之处。
莫恤邹生谭,指不必忧虑孔子的言论;
驰精九州外,指驰骋于天下之外。
【译文】
方壶山隔着沧海,缥缈着神秘的灵气。
谁能知道到达的人?只能空自流泪。
想要渡过大海却没有桥梁,怎能不因疲惫而消瘦?
大海就是一片汪洋,一块石头就是泰山。
万物的造化原理都是相同的,举目所见处处都能相通。
不必忧虑孔子的言论,奔驰于天下之外。
【赏析】
这首诗是咏方壶山的。诗的前四句写诗人登上方壶山,只见山高天远,缥缈不定,感到十分奇异。五、六两句写登方壶山之难,因为山高海深,没有船不能渡过。七、八句写登上方壶山后的感受。诗人认为登临方壶山,虽不能达到目的,但放眼四周,却有无限的风光可欣赏,有无尽的道理可领悟,这比“至者”更值得珍惜。最后两句写不要为一些言论或议论所困扰,要驰骋于天下之外。这是对“至者”的否定和超越,也反映了诗人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这首诗是一篇咏物小品文,作者通过对方壶山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于自然山水的喜爱以及人生态度的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