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海去南越,望古建德国。
渺怀结衣冠,怆虑动颜色。
谁知此中人,出入惟作息。
渊明有心人,归拟避秦客。
千载桃花源,想象遗民宅。
自崖讵能从,问津信何益。
无怀与葛天,吾将共晨夕。

【注释】

  1. 浮海去南越:指泛舟海上,从南方到达广州。
  2. 望古建德国:远眺古代的建德国,即晋代名士陶渊明曾隐居于此。
  3. 渺怀结衣冠:心中充满对故国遗民的思念,怀念他们的衣着、冠带。
  4. 怆虑动颜色:因忧国思乡而心绪烦乱,以至于容颜憔悴。
  5. 谁知此中人:谁能了解这些在异乡的人呢?
  6. 出入惟作息:他们每天的生活只有劳作和休息。
  7. 渊明有心人:陶渊明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8. 归拟避秦客:归隐时打算避开秦朝的统治。
  9. 千载桃花源:指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所描述的理想世界。
  10. 想象遗民宅:通过想象来寻找那失去的家园。
  11. 自崖讵能从:自己身处险境,又怎么能随波逐流?
  12. 问津信何益:即使找到了渡口,又有什么用处呢?
  13. 无怀与葛天:没有国家,没有天下。
  14. 吾将共晨夕:我与你一起度过每一个日夜。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一次海上旅行时所作。他先是感叹自己远离故乡,来到异国。然后,他怀念起那些在异乡生活的古人,他们过着简单而又充实的生活。然而,诗人也明白,这些人都是被时代的洪流所裹挟,无法改变现实的人们。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志向,他要像陶渊明一样,追求自由,追求理想。同时,他也表达了对那些身处危境的人们的理解和支持。

整首诗以“浮海去南越”开篇,描绘了诗人远航的场景。然后,诗人通过对古人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思考。接着,诗人以“谁知此中人”为引,引出了对那些在异乡生活的人的理解和支持。最后,诗人以“吾将共晨夕”收尾,表达了自己的决心和信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