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复
译文: 我小时候与金沙于氏订亲,八岁夭折。后来娶了陈家的女儿。陈名芸,字淑珍,是舅氏心余先生之女,天生聪明过人,学语时就能背诵《琵琶行》。四岁时失去了双亲,母亲金氏和弟弟克昌家徒四壁。芸长大后擅长女红,她用双手养活了三口之家,克昌拜师学习,没有缺过学费。一天,在书箱里发现了《琵琶行》,挨个认识文字,才开始识字。刺绣之余,她逐渐学会吟诗作文,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的句子。到了十三岁
这首诗选自《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描述了新婚女子芸的日常生活和情感。 1. 第一句“芸作新妇,初甚缄默,终日无怒容”:芸作为新娘,最初很安静,没有怒气。 注释:这里的“缄默”指的是沉默寡言,“终日无怒容”表示她没有生气的迹象。 赏析:这一句描绘了芸婚后第一天的样子,她表现得非常安静,没有生气。 2. 第二句“与之言,微笑而已”:当芸与丈夫说话时,她只是微笑。 注释:这里的“言”指说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江南采莲女子生活的诗作。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译文 清凉的风吹着雨滴打在横塘之上,仿佛一夜之间吴宫都弥漫了香气。 轻波上泛着荷花,就像翡翠一样悠闲自得;亭亭玉立的荷叶,像鸳鸯的低盖一样覆盖在鸳鸯上面。 鸳鸯交颈嬉戏,萍水相逢般自在;荇带随着水波摇曳,露珠滋润着娇嫩的花容。 青房珍珠般的花朵,云朵般的花影;绛红色花瓣上的红脂映照着阳光,显得格外娇艳。
【注释】 1. 古意:即《古意》诗,为诗人在长安时所作。 2. 仙人不可遇:语出《老子》。 3. 华岳空幽幽,黄鹤不可返,白云空浮浮:三句写景抒情。 4. 西风振林壑,江汉长东流:两句写自然景物。 5. 天地本逆旅,吾生亦蜉蝣:语出自《庄子·秋水》。 6. 嗟哉穷巷士,霜雪徒盈头:两句写自己处境。 7. 委心任所适,荣华安可求:语出自《庄子·让王》。 8. 水无嫉俗意,何处来恩仇
采莲曲 并蒂空怜菡萏红,莲枝独对香莎碧。 并蒂莲枝两莫酬,美人迟暮迥含愁。 红衣褪尽新霜落,忽报江南一片秋。 注释: 1. 并蒂空怜菡萏红,莲枝独对香莎碧:形容女子对并蒂莲花的怜爱,而莲枝独自面对香莎碧绿的景象。 2. 并蒂莲枝两莫酬,美人迟暮迥含愁:表示女子对于并蒂莲的美好祝愿,希望它们能够长久陪伴在旁,同时表达出自己因年老色衰而产生的忧愁和哀怨。 3. 红衣褪尽新霜落,忽报江南一片秋
诗句解析与注释: 1. 驻车荒墟笔能筹:这句诗意味着诗人在驻车于荒野之地时,利用手中的笔进行思考和策划。这里的“筹”指的是筹划或计划的意思。 2. 将略休轻议武侯:这里“将略”可能指的是军事策略,而“武侯”则是指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杰出的军事家诸葛亮。整句表明诗人在考虑或制定战略时,不应轻视或低估诸葛亮这样的军事天才。 3. 若使渭川星未陨:渭河(即渭川)是中国古代地理名词
【解析】 此诗为写景诗,通过描写作者早起赶路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首联“怕触新秋暑,扁舟趁早行”是说担心在初秋炎热的天气里乘船出发,趁着早晨凉爽的好天气赶路。颔联“遥看残月落,忽听晓钟鸣”是说从远处望去看到一轮残月落下,忽然听到清晨的钟声。颈联“野树和云暗,渔灯隔浦明”是说野树和云雾交织在一起,渔灯隔着水岸显得特别明亮。尾联“岂知陇亩久
译文 船行在今日的阳光中,斜阳映照轻舟泛泛。 寒烟萦绕渡口,渔翁樵夫生活其中。 鸿雁飞翔在荻芦洲头,秋风吹过万木萧瑟。 潮水退去,三江水色晚景,秋风带来悲凉。 漂泊不定,我未找到归宿,身世如同沙鸥一般凄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水乡风景画。通过细腻的笔触,诗人将读者带入到一个充满自然之美却又略显孤独的场景。 诗的第一句“斜日漾轻舟,寒烟绕渡头”
这首诗是诗人在江上渡口即兴之作。 蒲帆饱挂剪洪流,瞥眼金焦控上游。 蒲帆:蒲草编成的船帆,这里指小船的帆。剪洪流:斩断大江中的水流以渡过。金焦:镇江的古称。上游:上游指的是长江上游,这里指从京口(今江苏镇江)到上游的地方。 树色远连京口暮,潮声遥落海门秋。 树色远连:远处的树木颜色在傍晚时分显得格外幽暗。京口:今江苏镇江市。京口的黄昏景色很美,所以用“树色远连”来形容。潮声:江潮的声音。潮声远落
【注释】 萧条:荒凉。记:记载。前朝:指金陵(今南京)的过去。晴栏:晴朗的天空下的栏杆。旧板桥:指秦淮河上的旧石桥,即白鹭洲桥。最是:尤其是。弄琼箫:吹奏玉笛。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览南京秦淮河畔,看到柳树和石桥,勾起了对往昔繁华的回忆,又因看到秋夜明月,而想起故乡箫音的抒情诗。首句“萧条景物”,概括地描写出了秦淮河畔的景物;第二句具体描写秦淮河畔的景物,“晴栏”点明地点;第三四句写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