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复
诗句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 注释:回忆起童年时,我能够张开眼睛面对太阳,能够看清微小的东西。对于细小的事物,我一定会仔细观察它们的纹路,因此时常会有超凡脱俗的乐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 注释:夏天的蚊子声如雷鸣,我私下里想象它们是一群鹤在空中飞舞。当我想象它们时
``` 浮生六记 · 卷四 · 浪游记快 武昌黄鹤楼在黄鹄矶上,后拖黄鹄山,俗呼为蛇山。楼有三层,画栋飞檐,倚城屹峙,面临汉江,与汉阳晴川阁相对。余与琢堂冒雪登焉,俯视长空,琼花飞舞,遥指银山玉树,恍如身在瑶台。江中往来小艇,纵横掀播,如浪卷残叶,名利之心至此一冷。壁间题咏甚多,不能记忆,但记楹对有云:「何时黄鹤重来,且共倒金樽,浇洲渚千年芳草;但见白云飞去,更谁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
《浮生六记》是一部自传体随笔作品,由清代的沈复创作。这部作品以细腻的笔触记录了作者的生活琐事、情感经历和对自然景观的感受。接下来将逐句进行译文并附上注释及赏析: 1. 诗句与译文: - 原文:“是年大除,雪后极寒,献岁发春,无贺年之扰,日惟燃纸炮、放纸鸢、扎纸灯以为乐。” - 译文:这一年腊月,雪后天气非常寒冷,新年伊始,没有贺年的喧嚣,只能燃放纸炮、放风筝、扎纸灯笼来娱乐自己。 - 关键词
诗句: ``` 嘉庆甲子春,痛遭先君之变,行将弃家远遁,友人夏揖山挽留其家。秋八月,邀余同往东海永泰沙勘收花息。沙隶崇明。出刘河口,航海百馀里。新涨初辟,尚无街市。茫茫芦荻,绝少人烟,仅有同业丁氏仓库数十椽,四面掘沟河,筑堤栽柳绕于外。丁字实初,家于崇,为一沙之首户;司会计者姓王。俱家爽好客,不拘礼节,与余乍见即同故交。宰猪为饷,倾瓮为饮。令则拇战,不知诗文;歌则号呶,不讲音律。酒酣
浮生六记 · 卷四 · 浪游记快 【译文】 琢堂先赴任,我与子琴、芝堂等人没事时便去游玩。我们骑马来到华阴庙。路过华封里,就是尧时的三祝处。庙内有许多秦槐汉柏,大的都有三四抱粗,有一棵槐树中抱着柏树而生的,柏树上又抱着槐树而生的。殿廷古碑很多,内有陈希夷书「福」、「寿」字。华山脚下有玉泉院,即陈希夷先生化成骨的处所。有石洞像小屋,塑先生卧像于石床。那地方水清沙明,草多绛色,泉流很急
诗句: 浮生六记 · 卷四 · 浪游记快 译文: 乙丑年正月,我与山尊人莼芗先生和其弟介石一同前往袱山家祠进行春祭,同时扫祖墓,并邀请我同行。顺道先到了灵岩山,从虎山桥出发,通过费家河进入香雪海观赏梅花。袱山的祠宇就藏于香雪海中,那时正值梅花盛开,花香四溢,我曾为介石画过《襆山风木国》十二册。这一年九月,我从石琢堂殿撰那里赴四川重庆府任职,溯长江而上,在皖城县抵达。皖山的山麓
诗句: - “吾苏虎丘之胜,余取后山之千顷云一处,次则剑池而已,馀皆半借人工,且为脂粉所污,已失山林本相。” 这句诗描述了苏州虎丘的美景,其中千顷云是作者特别选取的地方,而剑池则是其中之一。其余的地方都是人工建造的,被脂粉所污染,已经失去了山林的本来面貌。 译文: - 我苏州虎丘的风光,我取了后面山中的一片千顷云地方,其次是剑池而已,其他的地方都是半靠人工,而且被脂粉所污染
诗句 腊月望,始抵省城,寓靖海门内,赁王姓临街楼屋三椽。秀峰货物皆销与当道,余亦随其开单拜客,即有配礼者络绎取货,不旬日而余物已尽。除夕蚊声如雷。岁朝贺节,有棉袍纱套者。不惟气候迥别,即土著人物,同一五官而神情迥异。 有署中园乡三友拉余游河观妓,名曰「打水围」,妓名「老举」。于是同出靖海门,下小艇(如剖分之半蛋而加篷焉),先至沙面。妓船名「花艇」,皆对头分排,中留水巷以通小艇往来
浮生六记是清代文人沈复的散文集,其中《浪游记快》一文记录了他与友人游历的经历。以下是对这篇文章逐句的解读: 1. 诗句原文与翻译: - 原文: 余自粤东归来,馆青浦两载,无快游可述。未几,芸、憨相遇,物议沸腾,芸以激愤致病。余与程墨安设一书画铺于家门之侧,聊佐汤药之需。中秋后二日,有吴云客偕毛忆香、王屋灿邀余游西山胁室,余适腕底无闲,嘱其先往。吴曰:「子能出城,明午当在山前水踏桥之来鹤庵相候
浮生六记 · 卷四 · 浪游记快 诗句: - 桥北数武有祟文书院,余曾与同学赵缉之投考其中。 - 时值长夏,起极早,出钱塘门,过昭庆寺,上断桥,坐石阑上。 - 旭日将升,朝霞映于柳外,尽态极妍;白莲香里,清风徐来,令人心骨皆清。 - 步至书院,题犹未出也。 - 午后交卷。 - 偕缉之纳凉于紫云洞,大可容数十人,石窍上透日光。 - 有入设短几矮凳,卖酒于此。 - 解衣小酌,尝鹿脯甚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