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诗句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 注释:回忆起童年时,我能够张开眼睛面对太阳,能够看清微小的东西。对于细小的事物,我一定会仔细观察它们的纹路,因此时常会有超凡脱俗的乐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 注释:夏天的蚊子声如雷鸣,我私下里想象它们是一群鹤在空中飞舞。当我想象它们时,心中似乎有成千上万只,真是像鹤一样。当我仰头观看时,感觉脖子都有些僵硬了。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 注释:我经常在土墙的凸起和凹陷的地方,花台旁边草丛杂树的地方,蹲下身子,让自己的位置和土墙的高度一样高。然后我定定神仔细地看,将周围的草丛当作树林,把昆虫和蚂蚁看作野兽,把凸出的部分当作山丘,凹进去的地方当作山谷,完全沉浸在这种境界中,感到非常自在和快乐。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注释:有一天我在草丛间看到两只虫子在争斗,兴致正浓时,突然有一个巨大无比的东西出现,它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它吐出舌头之后,两只虫子就被全部吞掉了。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 注释:我当时年纪还小,正在专心致志的时候,没有防备被吓一跳。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 注释:我镇定下来后,捉住了这只癞蛤蟆,用力鞭打了几十下,然后把它赶到另一个院子。

译文

回忆起小时候的生活,我能看到微小的东西。那时我总是很细心地去观察周围的事物,所以经常能感受到一种超脱现实的境界。

夏天的时候,我会想象蚊子们在空中跳舞,就像一群优雅的鹤。当我想这些事时,仿佛真的有上千只或者几百只蚊子在空中飞翔。

我也喜欢在自然环境中寻找乐趣。我喜欢蹲在地上,把自己融入自然之中。我用草作为森林,用昆虫和蚂蚁来模拟动物,用突出的土地部分来模拟山丘,凹陷的地方模拟河谷。

有一次我看到两只虫子在草丛中打斗,非常投入其中。忽然间一个巨大无比的东西出现了,原来是一只癞蛤蟆。它伸出舌头,两只小虫子就全被吃了。当时我还沉浸在这个场景中,完全没有意识到危险。

后来冷静下来后,我就抓住了这只癞蛤蟆,用力地鞭打了它几十下,然后把它赶到了另一个院子。

赏析

这首诗是一篇关于童年回忆和大自然的描写。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自己对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童年时光的回忆。诗中的“物外之趣”和“神游其中”表达了作者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自由和愉悦。通过描绘夏日蚊虫、花草和小动物等自然元素,诗人营造了一种和谐宁静的田园氛围。同时,诗中也体现了童年的纯真、好奇心及探索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