琢堂先赴任,余与子琴、芝堂等无事,辄出游。乘骑至华阴庙。过华封里,即尧时三祝处。庙内多秦槐汉柏,大皆三四抱,有槐中抱柏而生者,柏中抱槐而生者。殿廷古碑甚多,内有陈希夷书「福」、「寿」字。华山之脚有玉泉院,即希夷先生化形骨蜕处。有石洞如斗室,塑先生卧像于石床。其地水净沙明,草多绛色,泉流甚急,修竹绕之。洞外一方亭,额曰「无忧亭」。旁有古树三栋,纹如裂炭,叶似槐而色深,不知其名,土人即呼曰「无忧树」。太华之高不知几千仞,惜未能裹粮往登焉。归途见林柿正黄,就马上摘食之,土人呼止弗听,嚼之涩甚,急吐去,下骑觅泉漱口,始能言,土人大笑。盖柿须摘下煮一沸,始去其涩,余不知也。
十月初,琢堂自山东专人来接眷属,遂出潼关,由河南入鲁。山东济南府城内,西有大明湖,其中有历下亭、水香亭诸胜。夏月柳阴浓处,菡萏香来,载酒泛舟,极有幽趣。余冬日往视,但见衰柳寒烟,一水茫茫而已。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泉之冠,泉分三眼,从地底怒涌突起,势如腾沸。凡泉皆从上而下,此独从下而上,亦一奇也。池上有楼,供吕祖像,游者多于此品茶焉。明年二月,余就馆莱阳。至丁卯秋,琢堂降官翰林,余亦入都。所谓登州海市,竟无从一见。
浮生六记 · 卷四 · 浪游记快
【译文】
琢堂先赴任,我与子琴、芝堂等人没事时便去游玩。我们骑马来到华阴庙。路过华封里,就是尧时的三祝处。庙内有许多秦槐汉柏,大的都有三四抱粗,有一棵槐树中抱着柏树而生的,柏树上又抱着槐树而生的。殿廷古碑很多,内有陈希夷书「福」、「寿」字。华山脚下有玉泉院,即陈希夷先生化成骨的处所。有石洞像小屋,塑先生卧像于石床。那地方水清沙明,草多绛色,泉流很急,修竹围绕着。洞外有一个方亭,匾额叫「无忧亭」。旁边有三棵古树,纹理像裂开的炭,叶似槐而颜色深,不知道其名,当地人就称它为「无忧树」。太华山的高不知有几仞高,可惜没能裹粮食去登高望远。回家的路上看见林柿正黄,就在马上摘食之,当地人叫住不听从,嚼后涩极了,急忙吐出来,下马找泉水漱口,才能说话,当地人大笑着说。因为柿子需要摘下来煮一下才去涩,我都不知道呀。
十月初,琢堂亲自从山东派人接家属,于是离开潼关,经由河南进入鲁地。山东济南府城内,西面有个大明湖,其中有历下亭、水香亭等许多胜景。夏季月色浓时,荷花香飘来,载酒泛舟,极有幽趣。冬季我前往看时,只见衰柳寒烟,一条水茫茫罢了。趵突泉是济南七十二泉之首,泉水分三眼,从地下怒涌突起,气势如腾沸。其他泉水都是向上流,唯独此泉水从下而上,也是一件奇事。池上有楼,供吕祖像,游者大多在这品茶。明年二月,我便在莱阳馆舍居住。到丁卯秋,琢堂降官翰林,我亦进入京都。所谓登州海市,竟无从一见。
赏析:
这首诗记录了作者和同伴出游的经历,描绘了他们在华阴庙、玉泉院、无忧亭等地游览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诗歌中的语言简洁生动,富有画面感,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