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复
诗句:浮生六记 · 卷四 · 浪游记快 译文:思斋先生名襄,是年冬,即相随习幕于奉贤官舍。有同习幕者,顾姓名金鉴,字鸿干,号紫霞,亦苏州人也。为人慷慨刚毅,直谅不阿,长馀一岁,呼之为兄。鸿干即毅然呼余为弟,倾心相交。此余第一知己交也,惜以二十二岁卒,余即落落寡交,今年且四十有六矣,茫茫沧海,不知此生再遇知己如鸿干者否? 关键词解释: - 浮生六记 - 卷四 - 浪游记快 - 思斋先生 - 鸿干
【译文】 青君正在劝止间,我的朋友们夏南熏(字淡安)和夏逢泰(字揖山)两个兄弟寻踪而至,高声规谏我说:“家庭如此,本可动心忿怒,但您父亲死后而母亲尚在,儿子尚未成年,竟飘然出世,您心里能安宁吗?”我回答说:“那又该如何呢?”淡安说:“请您屈尊暂时居住在寒舍,听说石琢堂殿撰有告假回乡的信函,何不等候他的归来再前往拜谒他?他一定会给您安排个位置。”我说:“丧事还没满百日,兄长们又有年高的父母在堂上
诗句: 1. 雇骡急返,芸正形容惨变,咻咻涕泣。见余归,卒然曰:“君知昨午阿双卷逃乎?倩人大索,今犹不得。失物小事,人系伊母临行再三交托,今若逃归,中有大江之阻,已觉堪虞,倘其父母匿子图诈,将奈之何?且有何颜见我盟姊?” 译文: 我急忙雇了骡子回来,芸正形容悲惨地哭泣着,忽然看到我回来了,忽然间叫道:“你知道昨天阿双逃跑了吗?派人四处寻找,现在还找不到。丢失的东西是小事,那个人是他的母亲
浮生六记 · 卷三 · 坎坷记愁时天颇暖,织绒袍哗叽短褂犹觉其热,此辛酉正月十六日也。是夜宿锡山客旅,赁被而卧。晨起趁江阴航船,一路逆风,继以微雨。夜至江阴江口,春寒彻骨,沽酒御寒,囊为之罄。踌躇终夜,拟卸衬衣质钱而渡。十九日北风更烈,雪势犹浓,不禁惨然泪落,暗计房资渡费,不敢再饮。正心寒股栗间,忽见一老翁草鞋毡笠负黄包,入店,以目视余,似相识者。余曰:“翁非泰州曹姓耶?”答曰:“然。我非公
译文: 时值十月,平山的天气寒冷,我本想春天时去游玩散心,但现在因局司事裁减了十五人,我被划为“友中之友”,也暂时闲了下来。芸开始还是千方百计为我筹画事情,勉强安慰和鼓励我,但从未有过怨言。到了癸亥仲春,我的血疾突然发作。我想要再去靖江做将伯之呼,芸说:“求亲不如求友。”我说:“这话虽然正确,亲友虽关心我,现在他们都闲着,自顾不暇。”芸说:“幸而天时已暖,前途可以无阻雪之虑,希望您快点去快点回来
诗句: 1. 浮生六记·卷三·坎坷记愁 2. 芸没后,忆和靖“妻梅子鹤”语,自号梅逸。 3. 权葬芸于扬州西门外之金桂山,俗呼郝家宝塔。 4. 买一棺之地,从遗言寄于此。 5. 携木主还乡,吾母亦为悲悼,青君、逢森归来,痛哭成服。 6. 启堂进言曰:“严君怒犹未息,兄宜仍往扬州,俟严君归里,婉言劝解,再当专札相招。” 7. 余遂拜母别子女,痛哭一场,复至扬州,卖画度日。 8. 因得常哭于芸娘之墓
诗句:“余游幕三十年来,天下所未到者,蜀中、黔中与滇南耳。” 译文:我游历幕府已经有三十年的时间了,天下没有去过的地方,只有四川的中部、贵州的中部与云南的南部。 注释:蜀指的是现在的四川省,黔指的是现在的贵州省,滇指的是现在的云南省。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欲望。他渴望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去体验和欣赏更广阔的世界。这种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是人们进步的动力。 ``` 诗句
诗句 浮生六记·卷三·坎坷记愁(《浮生六记》中的第三卷,名为“坎坷记愁”) 承吾友胡省堂以十金为助,余尽室中所有,变卖一空,亲为成殓。呜呼!芸一女流,具男子之襟怀才识。归吾门后,余日奔走衣食,中馈缺乏,芸能纤悉不介意。及余家居,惟以文字相辩析而已。卒之疾病颠连,赍恨以没,谁致之耶?余有负闺中良友,又何可胜道哉?!奉劝世间夫妇,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过于情笃。话云“恩爱夫妻不到头”,如余者
这首诗是清代文学家张潮的《浮生六记·坎坷记愁》中的一段。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琢堂开始从都门回到他的故乡。琢堂名叫韫玉,字执如,琢堂是他的号,和我有总角之交。乾隆庚戌殿试第一名,出任四川重庆知府。白莲教叛乱,三年戎马,极有功绩。等回来后,相见非常高兴,随即在重阳节带着家人再次赴任,邀请我一起前往。我在九妹倩的陆尚吾家告别了我母亲,因为先君故居已经属于他人了。我母亲嘱咐说:“你弟弟不可靠
诗句:至山阴之明年,先生以亲老不远游,设帐于家,余遂从至杭,西湖之胜因得畅游。 译文:到了山阴的第二年,先生因为年事已高不经常外出游玩,就在家中设馆教学,我就跟着他来到了杭州,西湖的美丽景色让我大饱眼福。 关键词:山阴、亲老、杭、西湖、畅游 赏析:这首诗是《浮生六记》中的一篇游记。作者在文章中描述了自己在山阴的第二年,因为年事已高,所以不经常外出游玩,就在家中设馆教学。于是作者就跟着先生到了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