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君正劝阻间,友人夏南熏字淡安、夏逢泰字揖山两昆季寻踪而至,抗声谏余曰:“家庭若此,固堪动忿,但足下父死而母尚存,妻丧而子未立,乃竟飘然出世,于心安乎。”余曰:“然则如之何?”淡安曰:“奉屈暂居寒舍,闻石琢堂殿撰有告假回籍之信,盍俟其归而往谒之?其必有以位置君也。”余曰:“凶丧未满百日,兄等有老亲在堂,恐多未便。”揖山曰:“愚兄弟之相邀,亦家君意也。足下如执以为不便,四邻有禅寺,方丈僧与余交最善,足下设榻于寺中,何如?”余诺之。青君曰:“祖父所遗房产,不下三四千金,既已分毫不取。岂自己行囊亦舍去耶?我往取之,径送禅寺父亲处可也。”因是于行囊之外,转得吾父所遗图书、砚台、笔筒数件。
寺僧安置予于大悲阁。阁南向,向东设神像,隔西首一间,设月窗,紧对佛龛,中为作佛事者斋食之地。余即设榻其中,临门有关圣提刀立像,极威武。院中有银杏一株,大三抱,荫覆满阁,夜静风声如吼。揖山常携酒果来对酌,曰:“足下一人独处,夜深不寐,得无畏怖耶?”余口:“仆一生坦直,胸无秽念,何怖之有?”居未几,大雨倾盆,连宵达旦三十条天,时虑银杏折枝,压梁倾屋。赖神默佑,竟得无恙。而外之墙坍屋倒者不可胜计,近处田禾俱被漂没。余则日与僧人作画,不见不闻。七月初,天始霁,揖山尊人号几莼芗有交易赴崇明,偕余往,代笔书券得二十金。归,值吾父将安葬,启堂命逢森向余曰:“叔因葬事乏用,欲助一二十金。”余拟倾囊与之,揖山不允,分帮其半。余即携青君先至墓所,葬既毕,仍返大悲阁。九月杪,揖山有田在东海永寨沙,又偕余往收其息。盘桓两月,归已残冬,移寓其家雪鸿草堂度岁。真异姓骨肉也。
【译文】
青君正在劝止间,我的朋友们夏南熏(字淡安)和夏逢泰(字揖山)两个兄弟寻踪而至,高声规谏我说:“家庭如此,本可动心忿怒,但您父亲死后而母亲尚在,儿子尚未成年,竟飘然出世,您心里能安宁吗?”我回答说:“那又该如何呢?”淡安说:“请您屈尊暂时居住在寒舍,听说石琢堂殿撰有告假回乡的信函,何不等候他的归来再前往拜谒他?他一定会给您安排个位置。”我说:“丧事还没满百日,兄长们又有年高的父母在堂上,恐怕不方便。”揖山说:“愚兄弟的邀请也是家父的意思。您如以为不便的话,四邻有座禅寺,方丈僧与我交谊最深,您在那里设置榻榻米住下,何如?”我答应下来。青君说:“祖父留下的房产不下三四千金,既已分毫不取。难道自己行囊中的东西也要舍去吗?我前去取来,直接送到禅寺里父亲那里可以吗?”于是从我的行囊之外,找到了我父留下的图书、砚台、笔筒等物品。
寺僧将我安置在大悲阁。大悲阁面南向,向东设有神像,隔西首一间,设月窗,紧对佛龛,中为作佛事者斋食之地。我便在其中设置了榻席,门前有关圣提刀立像,非常威武。院中有一棵银杏树,三抱粗,荫覆满阁,夜静风声如吼。揖山常带着酒果来对我喝酒谈笑,说:“您一个人独居,夜里不睡,有什么可怕的吗?”我回答:“我一生坦直,胸无秽念,何怖之有?”没过多久,大雨倾盆而下,连宵达旦三十天,这时担心银杏树枝折压坏屋梁。幸亏神默佑,最终安然无事。可是外面的墙坍屋倒不可胜计,近处的田禾都被漂没。我则与僧人画画,不闻不问。七月初,天空开始放晴,揖山的人号几莼芗有交易前往崇明,与我同行,代替我写书券得到二十金。回来后,正值我家父准备安葬,启堂命逢森对我说:“叔父因为安葬之事缺乏费用,想要资助一二十金。”我想倾尽囊中所有的钱给他,揖山不同意,分一半给我。我便携同青君先到墓地,葬事结束,仍返回大悲阁。九月杪,揖山有块田地在东海永寨沙,又与我一同前往收取其息。盘桓两月,回到家乡时已是残冬,移至他家雪鸿草堂度岁。真如异姓骨肉一般。
【注释】
- 青君:即我的妻子。
- 淡安:我的朋友夏南熏的字。
- 揖山:我的朋友夏逢泰的字。
- 石琢堂殿撰:指的是石琢堂这位作者。
- 凶丧:指因死亡而未完成的事情或未完成的事务。
- 斋食:祭祀用的饭菜。
- 庵:佛教徒的小屋或庙宇。
- 供佛用的饮食:指供奉给佛像的食物。
- 画图:绘画作品。
- 余:我。
- 天始霁:天空开始放晴。
- 崇明:地名,今属上海市。
- 启堂:打开门。
- 甫:刚刚。
- 归:回家。
- 天寒地冻:天气寒冷,大地结冰。
- 异姓骨肉:指亲戚。
- 东山精舍:古代书院名。
- 斋戒:古人举行宗教仪式之前的一种洁净身心的礼节。
- 佛偈:佛教经文的节选片段。
- 香积寺:佛教寺庙名。
- 拈花微笑:佛教传说故事之一。
- 坐化:佛教语,指修行者圆寂。
- 云栖:佛教用语,指修行人悟道后所居住的地方。
【赏析】
此诗是《浮生六记》卷三《坎坷记愁》中的一篇,描述了诗人在朋友的邀请下去禅寺中居住的故事。诗中通过描述禅寺的安静、银杏树的生长情况以及作者与朋友们的对话,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平静与坚定。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