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复
诗句:是年冬,余为友人作中保所累,家庭失欢,寄居锡山华氏。明年春,将之维扬而短于资,有故人韩春泉在上洋幕府,因往访焉。衣敝履穿,不堪入署,投札约晤于郡庙园亭中。 译文:这年冬天,我因为朋友的牵绊而受到牵连,家庭不和,寄住在锡山华家。第二年春天,我准备到扬州去但是钱不够用,有个老朋友韩春泉正在上洋幕府,因此我去拜访他。衣服破旧鞋子磨破,不能进入衙门,就在郡庙园亭中写了信邀请他相见。 关键词解释
诗句: ```桂轩之东另有临洁小阁,已杯盘罗列。 竹逸寡言静坐而好客善饮。 始则折桂催花,继则每人一令,二鼓始罢。 ``` 译文: 在桂轩的东边有另外的一间清静的小阁楼,已经摆满了酒菜。竹逸沉默少言,喜欢静静地坐着并善于宴请客人。他先是用梅花来催促花开,接着是每个人发一个命令,到了两更天才结束。 ``` 注释: - 桂轩之东另有临洁小阁,已杯盘罗列:桂轩的东边有另一间布置整洁的小阁楼
长江初历,大畅襟怀。每晚舟泊后,必小酌船头。见捕鱼者罾幂不满三尺,孔大约有四寸,铁箍四角,似取易沉。余笑曰:「圣人之教虽曰『罟不用数』,而如此之大孔小罾,焉能有获?」秀峰曰:「此专为网鳊鱼设也。」见其系以长绠,忽起忽落,似探鱼之有无。末几,急挽出水,已有鳊鱼枷罾孔而起矣。余始喟然曰:「可知一己之见,未可测其奥妙。」 一日,见江心中一峰突起,四无依倚。秀峰曰:「此小孤山也。」霜林中,殿阁参差
诗句 浮生六记 · 卷四 · 浪游记快 自此或十日或五日,必遣人来招,喜或自放小艇,亲至河干迎接。余每去必邀秀峰,不邀他客,不另放艇。一夕之欢,番银四圆而已。 译文 从那时起,我有时十天,有时五天,必须派人来召唤,我有时自己划着小船到河的岸边迎接她。每次我去,必定邀请秀峰,不邀请其他客人,也不另外租一条船。一个晚上的快乐,只需要四枚番银。秀峰现在翠明红,俗称之为跳槽,甚至招揽两名妓女
诗句 1. 清明日,先生春祭扫墓,挈余同游。 2. 墓在东岳,是乡多竹,坟厄未出土之毛笋,形如梨而尖,作羹供客。 3. 余甘之,尽其两碗。 4. 先生曰:「噫!是虽味美而克心血,宜多食肉以解之。」 5. 余素不贪屠门之嚼,至是饭量且因笋而减,归途觉烦躁,唇舌几裂。 6. 过石屋洞,不甚可观。水乐洞峭壁多藤萝,入洞如斗室,有泉流甚急,其声琅琅。池广仅三尺,深五寸许,不溢亦不竭。余俯流就饮
浮生六记 · 卷四 · 浪游记快又去城三十里,名曰仁里,有花果会,十二年一举,每举各出盆花为赛。余在绩溪适逢其会,欣然欲往,苦无轿马,乃教以断竹为杠,缚椅为轿,雇人肩之而去,同游者惟同事许策廷,见者无不讶笑。至其地,有庙,不知供何神。庙前旷处高搭戏台,画梁方柱极其巍焕,近视则纸札彩画,抹以油漆者。锣声忽至,四人抬对烛大如断柱,八人抬一猪大若牯牛,盖公养十二年始宰以献神。策廷笑曰:「猪固寿长
诗句原文与翻译赏析 探索《浮生六记》中经典篇章艺术价值 1. 诗作简介 - 作者沈复背景与成就 - 《浮生六记》卷四内容简介 - 诗歌在《浮生六记》中地位 2. 诗意赏析 - “山阴何日”主题与象征意义 - “海天一色”意象与情感表达 - “月上柳梢头”情景交融之美 3. 翻译版本对比 - 不同译本风格差异 - 对原文理解程度影响 - 翻译中忠实度问题讨论 4. 文化背景分析 -
``` 诗句:浮生六记 · 卷四 · 浪游记快 译文: 岁月已过二十五载,应徽州绩溪克明府之召,由武林乘「江山船」,过富春山,登子陵钓台。此台位于山腰,峰峦突起,与水相隔十数丈。难道汉时之水流竞与此台齐平吗?月夜泊界口时,见巡检署,壁上刻有“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此景如在眼前。黄山仅现其脚,遗憾未能一睹全貌。绩溪城居于万峰之中,是弹丸之地,民风淳朴。近城有石镜山,从山弯中曲折前行几里,悬崖急流
诗句释义 越数日,偕秀峰游海珠寺。寺在水中,围墙若城四周。离水五尺许有洞,设大炮以防海寇,潮长潮落,随水浮沉,不觉炮门之或高或下,亦是物理之不可测者。十三洋行在幽兰门之西,结构与洋画同。对渡名花地,花木甚繁,广州卖花处也。余自以为无花不识,至此仅识十之六七,询其名有群芳谱所未载者,或土音之不同钦?海珠寺规模极大,山门内植榕树,大可十馀抱,阴浓如盖,秋冬不凋。柱槛窗栏皆以铁梨木为之。有菩提树
诗句:归舟,日已将没。更许抵家,客犹未散。 译文:归船已经快要接近了太阳下山的时间,可以到达家中,然而客人还没有离开。 关键词注解:归舟、日将没、更许、抵家、客犹未散 —— 描述了一幅傍晚时分归船即将到达目的地而客人还未完全离开的生动场景。 赏析:此句通过描绘时间与动作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结束一天忙碌的归家之景的喜爱和珍惜。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