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年二十有五,应徽州绩溪克明府之召,由武林下「江山船」,过富春山,登子陵钓台。台在山腰,一峰突起,离水十馀丈。岂汉时之水竞与峰齐耶?月夜泊界口,有巡检署,「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此景宛然。黄山仅见其脚,惜未一瞻面目。绩溪城处于万山之中,弹丸小邑,民情淳朴。近城有石镜山,由山弯中曲折中里许,悬崖急湍,湿翠欲滴;渐高至山腰,有一方石亭,四面皆陡壁;亭左石削如屏,青色光润,可鉴人形,俗传能照前生。黄巢至此,照为猿猴形,纵火焚之,故不复现。离域十里有火云洞天,石纹盘结,凹凸廛岩,如黄鹤山樵笔意,而杂乱无章,洞石皆深绛色。旁有一庵甚幽静,盐商程虚谷曾招游设宴于此。席中有肉馒头,小沙弥眈眈旁视,授以四枚,临行以番银二圆为酬,山僧不识,推不受。告以一枚可易青钱七百馀文,僧以近无易处,仍不受。乃攒凑青蚨六百文付之,始欣然作谢。他日余邀同人携榼再往,老僧嘱曰:「曩者小徒不知食何物而腹泻,今勿再与。」可知藜藿之腹不受肉味,良可叹也。余谓同人曰:「作和尚者,必用此等僻地,终身不见不闻,或可修真养静。若吾乡之虎丘山,终日目所见者妖童艳妓,耳所听者弦索笙歌,鼻所闻者佳肴美酒,安得身如枯木、心如死灰哉?」

”`
诗句:浮生六记 · 卷四 · 浪游记快

译文:
岁月已过二十五载,应徽州绩溪克明府之召,由武林乘「江山船」,过富春山,登子陵钓台。此台位于山腰,峰峦突起,与水相隔十数丈。难道汉时之水流竞与此台齐平吗?月夜泊界口时,见巡检署,壁上刻有“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此景如在眼前。黄山仅现其脚,遗憾未能一睹全貌。绩溪城居于万峰之中,是弹丸之地,民风淳朴。近城有石镜山,从山弯中曲折前行几里,悬崖急流,湿翠欲滴;渐高至山腰,有一方石亭,四面皆陡壁;亭左石削如屏,青色光润,可鉴人形,俗传能照前生。黄巢至此,照为猿猴形,纵火焚之,故不复现。离域十里有火云洞天,石纹盘结,凹凸岩面,如黄鹤山樵笔意,杂乱无章,洞石皆深绛色。旁有一庵甚幽静,盐商程虚谷曾招游设宴于此。席中有肉馒头,小沙弥眈眈旁视,授以四枚,临行以番银二圆为酬,山僧不识,推不受。告以一枚可易青钱七百馀文,僧以近无易处,仍不受。乃攒凑青蚨六百文付之,始欣然作谢。他日余邀同人携榼再往,老僧嘱曰:“曩者小徒不知食何物而腹泻,今勿再与。”可知藜藿之腹不受肉味,良可叹也。余谓同人曰:“作和尚者,必用此等僻地终身不见不闻,或可修真养静。若吾乡之虎丘山,终日目所见者妖童艳妓,耳所听者弦索笙歌,鼻所闻者佳肴美酒,安得身如枯木、心如死灰哉?”

注释:

  1. 墙外仰瞩:在墙外抬头远望。
  2. 沈复:《浮生六记》的作者,字芸台,一字君房,浙江湖州人,清朝文学家。
  3. 卷四《浪游记快》:沈复的第四卷,记录了他的游历和所见所感。
  4. 蜀中:四川中部地区。
  5. 黔中:贵州中部地区。
  6. 滇南:云南南部地区。
  7. 轮蹄征逐:指四处奔走,忙于各种事务。
  8. 山水怡情:山水美景使人愉悦心情。
  9. 名胜所在:著名的风景名胜之地。
  10. 心得:个人的独特见解和理解。
  11. 蜀中、黔中、滇南:指中国西南地区的四川省、贵州省和云南省南部地区。

赏析:
《浪游记快》是《浮生六记》中的第四卷,主要记述了作者随同幕僚出游的经历。诗中描述了他在徽州的旅途所见所感,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受。通过对山川河流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作者对名利看淡的心态,以及对于隐居山林生活的向往。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美的独到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