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舟,日已将没。更许抵家,客犹未散。芸私告余曰:「女伶中有兰官者,端庄可取。」余假传母命呼之入内,握其腕而睨之,果丰颐白腻。余顾芸曰:「美则美矣,终嫌名不称实。」芸曰:「肥者有福相。」余曰:「马嵬之祸,玉环之福安在?」芸以他辞遣之出。谓余曰:「今日君又大醉耶?」余乃历述所游,芸亦神往者久之。
癸卯春,余从思斋先生就维扬之聘,始见金、焦面目。金山宜远观,焦山宜近视,惜余往来其间未尝登眺。渡江而北,渔洋所谓「绿杨城郭是扬州」一语已活现矣!平山堂离城约三四里,行其途有八九里,虽全是人工,而奇思幻想,点缀天然,即阆苑瑶池、琼楼玉宇,谅不过此。其妙处在十馀家之园亭合而为一,联络至山,气势俱贯。其最难位置处,出城入景,有一里许紧沿城郭。夫城缀于旷远重山间,方可入画,园林有此,蠢笨绝伦。而观其或亭或台、或墙或石、或竹或树,半隐半露间,使游人不觉其触目,此非胸有丘壑者断难下手。城尽,以虹园为首折面向北,有石梁曰「虹桥」,不知园以桥名乎?桥以园名乎?荡舟过,曰「长堤春柳」,此景不缀城脚而缀于此,更见布置之妙。再折而西,垒土立庙,曰「小金山」,有此一挡便觉气势紧凑,亦非俗笔。闻此地本沙土,屡筑不成,用木排若干,层叠加土,费数万金乃成,若非商家,乌能如是。过此有胜概楼,年年观竞渡于此。河面较宽,南北跨一莲花桥,桥门通八面,桥面设五亭,扬人呼为「四盘一暖锅」,此思穷力竭之为,不甚可取。桥南有莲心寺,寺中突起喇嘛白塔,金顶缨络,商矗云霄,殿角红墙松柏掩映,钟磬时闻,此天下园亭所未有者。过桥见三层高阁,画栋飞檐,五采绚烂,叠以太湖石,围以白石栏,名目「五云多处」,如作文中间之大结构也。过此名「蜀冈朝阳」,平坦无奇,且属附会。将及山,河面渐束,堆土植竹树,作四五曲。似已山穷水尽,而忽豁然开朗,平山之万松林已列于前矣。「平山堂」为欧阳文忠公所书。所谓淮东第五泉,真者在假山石洞中,不过一井耳,味与天泉同;其荷亭中之六孔铁井栏者,乃系假设,水不堪饮。九峰园另在南门幽静处,别饶天趣,余以为诸园之冠。康山未到,不识如何。此皆言其大概,其工巧处、精美处,不能尽述,大约宜以艳妆美人目之,不可作浣纱溪上观也。余适恭逢南巡盛典,各工告竣,敬演接驾点缀,因得畅其大观,亦人生难遇者也。
诗句:归舟,日已将没。更许抵家,客犹未散。
译文:归船已经快要接近了太阳下山的时间,可以到达家中,然而客人还没有离开。
关键词注解:归舟、日将没、更许、抵家、客犹未散 —— 描述了一幅傍晚时分归船即将到达目的地而客人还未完全离开的生动场景。
赏析:此句通过描绘时间与动作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结束一天忙碌的归家之景的喜爱和珍惜。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生活节奏的把握。
诗句:芸私告余曰:「女伶中有兰官者,端庄可取。」余假传母命呼之入内,握其腕而睨之,果丰颐白腻。
译文:芸私下告诉我说:「在女伶中有一位叫兰官的,她很端正,值得挑选。」于是,我假传母亲的命令把她叫了进来,握着她的手腕仔细端详,果然她的面庞丰满,皮肤白皙。
关键词注解:芸、私告、假传、母命、呼之入内、手握其腕、睨之、果丰颐白腻 —— 此句描写了一次由芸向作者提出选拔女伶的过程,表现了芸的机敏与聪明,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美的标准和要求。
赏析:这段描绘展现了芸的智慧与机智,以及她对细节的观察能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美的标准和要求,即外表要端正、白皙。
诗句:余顾芸曰:「美则美矣,终嫌名不称实。」芸曰:「肥者有福相。」余曰:「马嵬之祸,玉环之福安在?」
译文:我回头看向芸说:「虽然她很美丽,但是总觉得名字和实际不太相符。」芸回答说:「胖的女人有福气。」我又说道:「马嵬坡的那场灾难,杨贵妃的福气在哪里呢?」
关键词注解:余、顾芸、曰、美则美矣、终嫌名不称实、芸、曰、肥者有福相、余、曰、马嵬之祸、玉环之福安在、是何福气 ——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女性美貌与真实内涵之间矛盾的反思,以及对历史悲剧人物命运的感叹,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美的标准和要求。
赏析:此句通过描述对女性美的不同理解,引发读者对于审美观念和社会价值观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诗句:平山堂离城约三四里,行其途有八九里,虽全是人工,而奇思幻想,点缀天然,即阆苑瑶池、琼楼玉宇,谅不过此。
译文:平山堂距离城约三到四里,走它的道路约有八、九里,虽然全是由人力打造,但是其中的奇妙构思和想象,就像天上的阆苑、瑶池,还有那琼楼玉宇,恐怕再没有什么能超过这里的了。
关键词注解:平山堂、离城约三四里、行其途有八九里、全是人工、奇思幻想、点缀天然、即阆苑瑶池、琼楼玉宇 —— 描述了平山堂的美丽景色和独特魅力。
赏析:此句通过对平山堂周边环境的描述,展现了平山堂的自然之美和人文景观,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仙境之中。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和人文美的热爱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