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初历,大畅襟怀。每晚舟泊后,必小酌船头。见捕鱼者罾幂不满三尺,孔大约有四寸,铁箍四角,似取易沉。余笑曰:「圣人之教虽曰『罟不用数』,而如此之大孔小罾,焉能有获?」秀峰曰:「此专为网鳊鱼设也。」见其系以长绠,忽起忽落,似探鱼之有无。末几,急挽出水,已有鳊鱼枷罾孔而起矣。余始喟然曰:「可知一己之见,未可测其奥妙。」一日,见江心中一峰突起,四无依倚。秀峰曰:「此小孤山也。」霜林中,殿阁参差。乘风径过,惜未一游。至滕王阁,犹吾苏府学之尊经阁移于胥门之大码头,王子安序中所云不足信也。即于阁下换高尾昂首船,名「三板子」,由赣关至南安登陆。值馀三十诞辰,秀峰备面为寿。越日过大庾岭,出巅一亭,匾曰「举头日近」,言其高也。山头分为二,两边峭壁,中留一道如石巷。口列两碑,一曰「急流勇退」,一曰「得意不可再往」。山顶有梅将军祠,未考为何朝人。所谓岭上梅花,并无一树,意者以梅将军得名梅岭耶?余所带送礼盆梅,至此将交腊月,已花落而叶黄矣。过岭出口,山川风物便觉顿殊。岭西一山,石窍玲珑,已忘其名,舆夫曰:「中有仙人床榻。」匆匆竟过,以未得游为怅。至南雄,雇老龙船,过佛山镇,见人家墙顶多列盆花,叶如冬青,花如牡丹,有大红、粉白、粉红三种,盖山茶花也。

长江初历,大畅襟怀。每晚舟泊后,必小酌船头。见捕鱼者罾幂不满三尺,孔大约有四寸,铁箍四角,似取易沉。余笑曰:「圣人之教虽曰『罟不用数』,而如此之大孔小罾,焉能有获?」秀峰曰:「此专为网鳊鱼设也。」见其系以长绠,忽起忽落,似探鱼之有无。末几,急挽出水,已有鳊鱼枷罾孔而起矣。余始喟然曰:「可知一己之见,未可测其奥妙。」

一日,见江心中一峰突起,四无依倚。秀峰曰:「此小孤山也。」霜林中,殿阁参差。乘风径过,惜未一游。至滕王阁,犹吾苏府学之尊经阁移于胥门之大码头,王子安序中所云不足信也。即于阁下换高尾昂首船,名「三板子」,由赣关至南安登陆。值馀三十诞辰,秀峰备面为寿。越日过大庾岭,出巅一亭,匾曰「举头日近」,言其高也。山头分为二,两边峭壁,中留一道如石巷。口列两碑,一曰「急流勇退」,一曰「得意不可再往」。山顶有梅将军祠,未考为何朝人。所谓岭上梅花,并无一树,意者以梅将军得名梅岭耶?余所带送礼盆梅,至此将交腊月,已花落而叶黄矣。

过岭出口,山川风物便觉顿殊。岭西一山,石窍玲珑,已忘其名,舆夫曰:「中有仙人床榻。」匆匆竟过,以未得游为怅。至南雄,雇老龙船,过佛山镇,见人家墙顶多列盆花,叶如冬青,花如牡丹,有大红、粉白、粉红三种,盖山茶花也。

译文:

长江开始时经过,心胸开阔畅快。每晚船停泊后,我必定到船头小饮一番。看到打鱼的人用不到三尺的网兜捕捞鱼儿,孔大约有四寸,网绳四周是铁箍制成,看起来很容易下沉。我笑着说:「圣人教导我们说‘网不用设许多眼’,但是这么大的孔和那么小的网笼,怎么可能捕得鱼呢?」秀峰说:「这是专门用来捕捉鳊鱼的网。」看见它们被长绳系着,忽高忽低地起伏摇摆,好像在探测鱼的动静。不久,急忙拉起网兜,已经有一些鳊鱼因为被网兜卡住而从网眼钻了出来。我这才感叹地说:「可见一个人的见解未必能完全猜透这其中的玄机。」

有一天,我看到江心有一座山峰突然耸起,四面没有依靠。秀峰说:「这就是小孤山。」霜林中的殿阁错落有致。乘着风径直过去,可惜没有游览它。到了滕王阁,还是苏州府学中的尊经阁搬到了胥门的大码头上去了,王子安在序文里所说的并不可信。就在阁楼下换了一艘高尾昂首的小船,叫“三板子”,由赣关前往南安岛登陆。正值我三十岁生辰那天,秀峰准备了酒饭来为我祝寿。过了一天来到了大庾岭,出了山顶一座亭子,匾额上有四个字,写着“举头望远”。说的是它的高峻。山头上分为两部分,两侧都是陡峭的山壁,中间留下一条像石巷一样的东西。入口处立有两块碑石,一块上面刻着“急流勇退”,另一块上面刻着“得意不可再往”。山顶上有一座梅将军庙,不知是什么朝代建造的。山上并没有梅花,大概是因为梅将军而得名吧!我所带的礼物盆梅,到这里已经是十二月的时候了,花瓣已经落下了叶子也变黄了。通过大庾岭出口之后,山川风景感觉就完全不同了。岭西有一座山,石穴洞开,玲珑剔透,忘记了叫什么名字了,船夫说:“里面有仙人的床铺。”急忙就过去了,因为没有去游览而感到遗憾。抵达南雄以后,租了一条老式龙船,经过佛山镇,看见人家房屋顶上排列了许多盆花,叶片如同冬青树的叶片,花朵却像牡丹一样,有三种颜色,那是山茶花的颜色啊!

赏析:

《浪游记快》是中国古代文人沈复的散文作品之一,描绘了他在旅行途中的所见所感。本文选段主要反映了作者在长江上旅行时的所见与感想。通过对江景、自然景色以及人文景观的细致观察和描述,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作者对沿途风景的描述生动形象,尤其是对渔人在捕鱼过程中使用的罾(一种捕鱼工具)的大小和形状进行了详细的描写。这种细致的观察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敏锐感知能力,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细节的深入体验和关注。

文章通过讲述一次偶然的机会目睹的山中景象,表达了对于自然的敬畏之心以及对于生活中偶然事件的感悟。这种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于生命无常的感慨,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考。

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物和事件的描述,展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这不仅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和教育意义,也让读者对中国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浪游记快》不仅是一篇优美的旅行散文,也是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人生哲理的一次深刻探索和表达。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反思,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