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
以下是对这首诗“郑州留别沈平之”的逐句解析: 1. 第一句:“秉烛连床坐夜分,漏声和月度辕门。” - 诗句解释: 诗人与挚友沈平之共度良宵,两人秉烛夜谈至深夜,直到月亮透过辕门投射出清冷的光线。这里的“秉烛”形象地描绘了两位友人在月光下共同度过的时光,而“连床”则展现了他们亲密无间的关系。 - 关键词注释: “秉烛”,意为手持蜡烛照明;“连床”,指同枕共眠或亲密无间的伴侣。 - 赏析:
诗句 1 西风吹鬓雪盈簪: 描述秋风中,头发上的雪花如同积雪一样,使得发簪上也积满了白雪,形象地描绘出季节更替和天气寒冷的景象。 2. 千里瞻云目极南: 表达通过窗户远望南方的景象,用“千里”来形容距离之远,而“瞻云”则是形容视线所及之处的云彩,展现出一幅宽广的视野图。 3. 天外青山围故国: 描绘了远方的山峦环绕着旧国,这里的“天外青山”指的是遥远的自然景观,暗示着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4.
【注释】 1. 梦回孤枕:夜深了,一个人独自躺着,思绪万千。 2. 星河欲动摇:夜空中的银河像在轻轻摇晃,暗示着夜晚的宁静和深邃。 3. 庭月涵辉银烛冷:庭院里的月光如水一般,银烛被映衬得更加冷清。 4. 窗风弄影篆烟消:窗外的风吹动着影子,仿佛篆书般的烟雾逐渐消散。 5. 虹光吐剑冲冥漠:天空中彩虹的光芒犹如宝剑般刺破黑暗,象征着希望和力量。 6. 豪气随诗破寂寥
【注释】 皂盖:黑色车盖,古代官吏的代称。 朱轓:红色帷幔。 凤城:京城的美称。 荡漾:波纹摇动的样子,比喻风势很大。 明府:旧时对太守的一种尊称。 郎官:指汉代郎官,即郎中令,掌皇帝侍卫及管理宫殿门户。 玉雪清:形容人品高尚纯洁。 犬吠:狗叫。 人耕:百姓耕作。 海宇:天下,这里指全国。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任杭州刺史时期。诗中赞扬王太守清廉为政,政绩卓著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首句“尽日西风不卷帘”,描述了秋风劲吹的情景。西风象征着秋天的到来,不卷帘则表现出诗人对这种变化的淡然处之。 次句“轻阴无奈两廉纤”,轻阴是指天空中薄薄的云层,廉纤则形容其轻盈而纤细的样子。两句合在一起,描绘了一幅秋天天空中薄云飘动的景象。 第三句“莲含碧实心应苦”,莲是一种植物,这里的莲应该是荷花
【注释】老态:指人的衰老之态。潜从:暗中显露。几番:几次,多次。览镜:端详镜中影像。修檐:高大的屋檐。无愧:没有愧疚。世味:世间事。何须:不必。晚谷:秋收后的谷物。青穗:指成熟的稻谷。嘉蔬:好的蔬菜。出土:从泥土里长出。翠茎:嫩绿的茎叶。壮怀:豪迈的胸怀。不逐:不随从。 【赏析】 这是一首述志自勉诗,诗人以清白自许,表示自己决不为世俗所染污,也不随波逐流。首联说自己虽老但心如少年
注释: 1. 华发不胜簪 - 形容年纪大了,发白了。 2. 别意常悬斗柄南 - 指秋天的夜晚,北斗七星高悬,斗柄指向南方。常用来比喻别离之情。 3. 亲舍遥瞻云渺渺 - 指的是远离家乡,远望家乡的房屋,像在云端一样。 4. 客居谁羡府潭潭 - 指的是自己在外漂泊,没有固定的住所。 5. 庭涵月色人初静 - 院子里映照出月亮的光辉,人们刚刚开始休息。 6. 树带霜华叶半酣 - 树上挂着霜珠
【注释】 怪来:近来。寒气:冷气。 约:同“邀”,引诱。 飞花扑坐间:飞舞的雪花落在座席上。 银海、云际月、琼峰:都是形容雪的词语。 九重:指天子,即皇帝。 天颜:天子的面容。 【译文】 近来寒气侵入重门关,风儿吹动着雪花飘落在座席上。 银白的海面吞没云雾中的明月,琼楼玉宇的山峰暗换屋前山。 诗兴不因为寻找梅花而高兴,酒价也随着放弃俸禄而降低。 丰足丰收的岁事预示着吉祥,天子的喜悦之情震动了天颜
【诗句释义与赏析】 秋风送爽入窗帘,楼头初月如细丝。三杯酒下脸颊红润,一夜酣睡到天明美。清露凝晖湿草露,银河倒影挂檐前。客居窗下思故乡,细数灯花解愁绪。 注释: - 秋夜睡醒偶赋:秋天的夜晚,醒来后偶然写下这首诗。 - 风送新秋爽入帘:秋风送来清爽的感觉,吹进窗帘中。 - 楼头初月正纤纤:楼头的月亮,像细细的柳丝一样美丽。 - 三杯上脸成红软:喝了三杯酒,脸上红润柔软。 - 一枕忘情到黑甜
诗句翻译与赏析: 1. 冠中白发映朝簪 - 翻译: 头上的白发映衬在朝堂上的簪子上。 - 注释: 这里描绘了诗人因年事已高而显得格外突出的情景。 2. 鱼雁乡书淹岁月 - 翻译: 通过鱼和雁传递的家书,让时间似乎停滞。 - 注释: 使用“鱼雁”象征书信,表明诗人对家乡消息的渴望和思念。 3. 莼鲈归兴动江潭 - 翻译: 莼菜和鲈鱼的美味唤起了回家的念头。 -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