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一》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组诗作品,创作于公元675年。该诗借咏物叙事抒写作者的种种感怀,反映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对自然社会规律的认识,抨击了武周王朝的腐败统治,同情广大人民的苦难,抒发自己身逢乱世、忧谗畏讥的恐惧不安和壮志难酬的感慨。 下面是对该诗逐句的解读: - 微月生西海:月亮从西方升起,暗示着夜晚的到来和寂静的氛围。 - 幽阳始代升:幽暗的太阳开始升起
晚次乐乡县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注释: 1. 故乡杳无际:家乡远得像无边无际一样。 2. 日暮且孤征:天色已晚,还要独自赶路。 3. 川原迷旧国:在辽阔的平原上,看不到自己的故土。 4. 道路入边城:沿着通往边疆的道路前进。 5. 野戍荒烟断:野外的堡垒被废弃,只剩下断垣残壁。 6. 深山古木平:深山中树木参天
【诗句注释】 钟梵经行罢:指在寺庙中诵经。钟梵指佛寺中的钟声和佛教的梵语。 香林坐入禅:形容在香气弥漫的树林中坐着,进入冥想的状态。 岩庭交杂树:形容岩石庭院中树木繁茂交错。 石濑泻鸣泉:形容清澈的山泉水在岩石上飞流直下,发出清脆的声音。 水月心方寂:形容心境如水的平静,没有杂念。 云霞思独玄:形容思绪如同云霞般飘渺而深沉。 宁知人世里:意即不知道人间的世界。 疲病得攀缘:意即疲惫生病时
【注释】 度:通过。荆门:古地志称江陵之北有荆山,其南有门,故曰荆门。望楚:望,远望;楚,指楚国的都城郢。郢在今湖北江陵县西南,是当时楚国的都城。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出蜀东下途中,当为入渝后所作。首联写舟过荆门,望见楚地,以“遥遥”形容行程之长,以“望望”形容目光之远。颔联写舟行楚中所见。“巴国山川尽”,意谓巴国的群山万壑,已经尽收眼底;“荆门烟雾开”,意谓巫峡的烟云渐散,可以望见远方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 龙种生南岳,孤翠郁亭亭。 峰岭上崇崒,烟雨下微冥。 夜闻鼯鼠叫,昼聒泉鹤声。 春风正淡荡,白露已清泠。 哀响激金奏,密色滋玉英。 岁寒霜雪苦,含彩独青青。 岂不厌凝洌,羞比春木荣。 春木有荣歇,此节无凋零。 始愿与金石,终古保坚贞。 不意伶伦子,吹之学凤鸣。 遂偶云和瑟,张乐奏天庭。 妙曲方千变,箫韶亦九成。 信蒙雕斫美,常愿事仙灵。 驱驰翠虬驾,伊郁紫鸾笙。 结交嬴台女
《感遇·其二》 诗句释义: -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译文: - 兰花在春夏盛开,郁郁葱葱多么青翠。 - 独自幽居在空旷的树林中,红紫色的花朵点缀着紫茎。 - 夕阳缓缓地落下,晚风轻轻吹过,带来一丝清凉。 - 年华如流水般逝去,芬芳的美好终究无法长久留存。 关键词注释: - 兰若:
这首诗是一首著名的怀古抒情诗,作者是唐朝诗人陈子昂。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诗句翻译与注释: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译文:我往前看不到古代的英雄豪杰,往后也看不到未来的人。 注释:这里的“古人”指的是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来者”则是指即将到来的后代或英雄。 -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想到宇宙的广袤无限,独自感慨万分,泪水不禁流了下来! 注释
有道君匡国,无闷余在林。 白云峨眉上,岁晚来相寻。
白云苍梧来,氛氲万里色。 闻君太平世,栖泊灵台侧。
大君忘自我,应运居紫宸。 揖让期明辟,讴歌且顺人。 轩宫帝图盛,皇极礼容申。 南面朝万国,东堂会百神。 云陛旂常满,天庭玉帛陈。 钟石和睿思,雷雨被深仁。 承平信娱乐,王业本艰辛。 愿罢瑶池宴,来观农扈春。 卑宫昭夏德,尊老睦尧亲。 微臣敢拜手,歌舞颂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