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
【注释】 我:作者自称。非:不是。太上:即“太上老君”,传说中老子的号。奇缘:特殊的机缘,即姻缘。无福消此缘:指命中注定要与她结为夫妻。片言:一两句话。乞与:请求。怜借:怜爱并借用。 【赏析】 这是一首爱情诗。诗人自谦说:“我非太上忘情者。”太上老君是道家神话人物,他骑青牛西行,过函谷关时,遇见了陈抟,赠给他《道德经》五卷。后来,唐玄宗李隆基曾梦见神人相会,便命道士吕岩写一篇《洞玄经》
【释义】 含着深情,慷慨地感谢天上的明月;江上的芙蓉各自被怜爱。 另有一种方法能弥合天阙,杜陵兄妹也是因缘。 【赏析】 此诗为杜甫晚年所作,是一首感伤身世的作品。首二句写诗人对月怀人,感慨万千。第三句承上启下,点出诗人感怀的缘由。“别有法门”,即指佛教的净土宗。净土宗谓西方世界极乐国土,众生只要念佛求生,即可往生其中,与阿弥陀佛及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相见,并得无量长寿。这里用意在于说明
怜余结习销难尽,絮影禅心不自由。 昨夜梦中礼天女,散花来去著心头。 注释:我怜惜自己难以彻底摆脱这些旧习,如同絮絮飘动的影子般不自由。昨晚我做了个梦,梦中有个仙女向我问好,她给我撒了花,这花落在我的心头上。 赏析:此诗是诗人对自身生活状态的反思与自述。他感慨自己无法摆脱世俗的束缚和困扰,如同被絮絮飘动的影子牵着走,不能自由自在地生活。同时,他也通过梦境中仙女给他洒花的场景
注释:郤服权奇女丈夫,道心潭粹与人殊。 波澜起落无痕迹,似此奇情古所无。 赏析:这首诗以“郤服权奇女丈夫”开篇,描绘了一位女子的豪迈气概和独特性格。她的内心世界如同深潭般清澈,与常人截然不同。然而,她的言行举止却显得如此自然流畅,仿佛波澜不惊。这种独特的个性使她在古代社会中独树一帜,成为了一种奇情。诗中的关键词“郤服”、“权奇”、“道心”等词语都表达了她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辛亥三月,我薄游台湾主雾峰之莱园献堂三兄属题园中名胜得十二绝句。 莱园:位于台湾省台北市北投区。为纪念清道光年间的抗英名将刘铭传所建。 春烟漠漠雨萧萧,劫后逢春爱寂寥。 春天的云雾蒙蒙,细雨飘飘,历经战乱之后,春天到来总感觉有些寂寞凄凉。 谁遣蜀魂啼不了,泪痕红上木棉桥。 是谁让蜀地的魂魄哭泣不止?泪水滴在了木棉树上,红透了木棉树。 注释: 莱园:位于台湾北投区
【释义】 目光锐利如闪电,口才流畅如江河。睥睨时流振法螺。 不论才华论胆略,鬒眉队里已无多。 【注释】 目:眼睛;流电:像闪电一样迅疾;口:嘴巴;睥睨:斜视,偏视;河:流畅的水;振法螺:扬起法螺声威;才华:才能和文采;鬒(fèi)眉:黑眉毛;队里:指军队;多:不多了。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的诗。纪事二十四首,是作者自注,说明这组诗是以《史记》中的“二十八将”为题材,以“纪事”为题而创作的
【释义】 甘隶西征,领右军。几凭青鸟致殷勤。 舌人不惜为毛遂,半为宗都半为君。 【赏析】 《纪事二十四首》是唐代诗人李贺的组诗作品。这组诗共24首,是作者自叙其一生的遭遇和感慨,表达了他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本诗选自第一首。 “甘隶”,即甘心于做官,甘愿当一名小官员的意思。“西征”,指在长安任职(作校书郎)。“领右军”,指唐玄宗时,以张九龄为首的文官集团掌权,诗人任左拾遗。
【注释】 一夫一妻世界会:指婚姻制度。 我与浏阳实创之:指我与浏阳的婚俗实际是首创的。 尊重公权割私爱,须将身作后人师:指在婚姻中要尊重公权(即夫妻间权利平等),摒弃私利(即不要只顾自己的利益)。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传统礼教的批判和对新风尚的向往。 诗的开头两句“一夫一妻世界会,我与浏阳实创之”,表达了作者对于婚姻制度的改革和创新。他认为只有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才是最合理的
【注释】 惺惺:同“醒”,清醒,明白事理。含意惜惺惺:珍惜清醒的人,爱惜自己的清醒。岂必圆时始有情:不必等到事情圆满了才动真情。多欢复多恼:既欢乐又忧愁。初相见:初次见面。即话来生:便说将来的事。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怀诗。前八句写一个清醒人与一个糊涂人的交往情况,后两句写自己对这种交往的态度。 “惺惺含意惜惺惺”,意思是清醒的人爱惜自己的清醒,这一句的关键词是“惺惺”和“惜”。
【注释】 纪事:记事。 匈奴(hūnnu):古代西北游牧民族的统称,汉时称匈奴,唐时称突厥。 未灭:没有彻底消灭。 敢言家:敢于说大话。 百里(bìlǐ)行犹九十赊:意思是说,要走完一百里的路,还要走九十里,是很长一段距离。 怕有旁人说长短:担心别人会挑毛病议论是非。 爱春华:喜欢春天的美丽。 【赏析】 此诗写诗人壮志凌云,胸怀大志,但又有顾虑,担心别人非议他。诗中“怕有旁人说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