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
【注释】 1. 辛亥: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台湾:指福建省。主雾峰:指郑成功,他以福州为根据地,曾建府治于厦门,称“东都”,后因战乱,迁都于台湾的五凤楼,故名“五凤”。莱园:是郑成功的别墅。 2. 三兄:指郑成功。属题园中名胜得十二绝句:是诗人在给郑成功的别墅莱园命名时所写的诗。 3. 一湾流水接红墙:“一湾”指流过莱园的一条溪水,“红墙”指莱园里的围墙,颜色是红色的。 4.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小亭隐几到黄昏”:诗人在主莱园的三兄的指引下游览了莱园,看到小亭中隐几而坐的人一直到黄昏。“瘦竹高花净不喧”:莱园中的竹子和花卉都长得很高很大,但却很安静,一点也不喧闹。“最是夕阳无限好”:夕阳无限美好。“残红苍莽接中原”:残败的红叶茫茫一片,好像一直延伸到中原。 译文:
【注】莱园:位于台湾台北的一处园林,主峰名为莱峰。 【赏析】 辛亥三月,诗人游历台湾的主雾峰之莱园献堂三兄,题写此诗十二首,其中《莱园》为第一首。莱园,是位于台湾台北的一个著名风景名胜古迹,其山势雄伟,景色秀丽,素有“蓬莱仙境”之美誉。 首句“溪纱浣罢月华明”,意思是说,在溪边浣纱完毕之后,明亮的月光便洒满大地。溪水清澈,仿佛可以看见月色倒映在水面上,形成了一道美丽的光影
【诗句】: 娟娟华月雾峰头,泛泛风光五桂楼。 传语王孙应好住,海隅景物胜中州。 【译文】: 在雾峰的山头上,美丽的月光如同娟娟细流,泛动的光影映照在五桂楼上。告诉你这位高贵的人儿,在这里居住将会非常惬意,海边的风景比中原还要美丽。 【注释】: - 娟娟华月:形容月亮明亮而清澈。 - 雾峰头:指台湾省著名的雾峰山,位于台湾中部地区。 - 泛泛风光:形容风景如画,景色优美。 - 五桂楼
【注】莱园:指位于台湾主雾峰的林献堂(1883-1942)家族私家园林。 干:干涸,枯死;息机:消闲,放松心情。 吹绵:形容柳枝轻柔飘拂。 鱼正肥:荔枝花像花一样开放,故以“花”代称。 赏析: 诗人来到台湾主雾峰的林献堂家族私家园林“莱园”游玩。他看到池中的水已经干枯,但主人却悠然自得地在欣赏这一份宁静和惬意。高高的柳树轻轻摇曳,仿佛是在为池塘里的鸭子们演奏一首优美的曲子
注释: 朝朝起作桐江钓,昔昔梦随辽海尘。——每天早晨起来在桐江钓鱼,曾经梦见自己随着辽地的尘埃飘荡。 恨杀南朝道学盛,缚将奇士作诗人。——痛恨南朝时期的学术繁荣,束缚了杰出的人才成为文人墨客。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怀古诗,作者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人才被束缚的感慨。 首句“朝朝起作桐江钓”,诗人描述了自己的日常行为,即每天都去桐江钓鱼。这个动作看似普通,但实际上蕴含着深厚的情感
【注释】 ①莱园:在台湾。 ②齑(ijī):腌菜。磨:研磨,引申为消磨、消蚀。 ③一啸歌:指吟咏。 【赏析】 此诗作于辛亥三月(1911年3月),是诗人游览台湾主雾峰的莱园时所作。 首句“久分生涯托涧薖”,写自己长期寄居在山涧小屋里的生活状态,用“托涧薖”形象地写出了生活的艰辛。次句“齑盐送老意如何”,以“齑盐”自喻,表明自己对这种生活已无怨言。第三句“奇情未合销磨尽”,抒发自己对世事变幻无常
【注释】 献身甘作万矢的:意为献身为万世师表,甘愿承受千夫所指的批评。 著论求为百世师:著论文以垂范后世,成为百代楷模。 誓起民权移旧俗:誓将民权思想推广到旧俗之中,改变社会风气。 更研哲理牖新知:更深入地研究哲理,以启迪人们新的智慧。 十年以后当思我:十年之后当回首时,定会思念我的作为。 举国犹狂欲语谁:国家都疯狂了,还想跟谁说呢?意指当时中国社会混乱,无法言说。 世界无穷愿无尽
这首诗是诗人对英、俄等外国侵略者的愤怒与担忧的表达。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解: 1. 诗句:涕泪已消残腊尽,入春所得是惊心。 译文:我的泪水已经干涸,随着旧年的最后一缕冬日的寒意消散,春天的到来却让我感到深深的忧虑。 2. 注释:残腊 - 指过去的一年,腊月通常指农历的最后一个月份——腊月。 译文:我的泪水已经干涸,随着旧年的最后一缕冬日的寒意消散,春天的到来却让我感到深深的忧虑。 3.
【注释】 太平洋:指中国东海。纵横亘二洲,浪淘天地入东流:雨从四面八方下着,波浪冲刷着大地,流入东海。却余人物淘难尽:只有少数的人能够幸免于难。又挟风雷作远游:又伴随着暴风雨和雷电继续向东航行。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甲午战争期间所作,当时作者被贬到广东崖州(今广东雷州湾),在海上遇到大风大浪。诗中描写了海上遇风雨的情景,并以此抒发自己对国事的忧虑之情。 首句“一雨纵横亘二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