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颢
诗句释义 1 春到郭园静:春天到来时,郭园(一个地名)变得宁静。 2. 冰开水木清:清澈的冰水和未被打扰的木头一样纯净。 3. 俄闻北山客:突然听到了来自北山的客人的声音。 4. 虚淡迟声荣:声音悠扬、虚淡而延迟,似乎在追求一种荣誉或声望。 5. 不独闲为贵:不仅仅是悠闲自在才值得珍惜。 6. 兼将山自名:同时把山作为自己名字的象征。 7. 古人情亦尔:古人的情感也是这样。 译文 春天来临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及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要求进行具体分析。 题干中“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是具体的解题步骤,考生要仔细阅读原诗的内容,然后按照这一步骤进行作答。 本诗是一首赠别诗
诗句释义: 1. 发锦沙村 - 指出发地锦沙村。 2. 北上途未半 - 表示旅程还没有结束,一半还没走完。 3. 南行岁已阑 - 表示南方的路程已经快到尽头了,时间已经到了年末。 4. 孤舟下建德 - 描述独自乘坐小船前往建德。 5. 江水入新安 - 江水流入新安县。 6. 海近山常雨 - 靠近海边的地方经常有下雨,暗示气候潮湿。 7. 溪深地早寒 - 山间溪流较深且土地早冬,暗示天气寒冷。
【注释】青嶂:青色的山峰。绿畴:绿色的田地。交:交错。色:颜色。溪合:流水汇合。竹径:竹子环绕的小道。暝:黄昏,天黑时。兰樽:盛酒的陶杯。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黄三安仁山庄所作的五首诗中的第一首。诗人以清新的笔调描绘出山庄幽静秀丽的自然风光。首句写山庄建在青嶂之下。“结宇”二句,写山庄大门临绿田而开,树木交错,花儿相映成趣,小溪与山涧的水一水同流,自然景色十分迷人,使人陶醉在这美景之中
【注释】 征马去翩翩:出征的战马奔驰得又快又轻。 单于莫近塞,都护欲临边:不要走近边塞,因为那里是敌人(匈奴人)的根据地。 汉驿通烟火:通往内地的驿站里炊烟袅袅,表明这里与内地交通方便。 胡沙乏井泉:在沙漠中生活,缺少水源。 功成须献捷,未必去经年:战争胜利后,一定要把敌人的首级献给皇帝,但不一定马上就能回来。 【赏析】 这是送别赴边守边的裴都护时的诗作。全诗以送别为题,却着重写边关之苦
车马东城路,寻君至北山。 注释:在东城的街道上驱车,寻找你直到北山。 为从人境出,弥觉世情闲。 注释:为了摆脱世俗的纷扰,离开人世间。觉得人间世事都变得如此悠闲。 月在清潭上,风归暗筱间。 注释:明亮的月光照耀在清澈的潭水之上,微风从茂密的竹丛中吹过。 此时心最得,长啸不能还。 注释:在这宁静的夜晚里,我心情最为舒畅,情不自禁地放声长啸,然而无法回归那宁静的夜
晚入汴水 昨晚南行楚,今朝北溯河。 客愁能几日,乡路渐无多。 注释:昨夜向南行经楚国,今日向北逆流而行在黄河上。客居他乡的忧愁能持续多久呢,家乡的道路已经逐渐变得稀少。 赏析:诗人以“昨”和“今”两个时间词作对比,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家乡的思念。 晴景摇津树,春风起棹歌。 长淮亦已尽,宁复畏潮波。 注释:晴朗的天空下,江边的杨柳随风摇曳,船桨划过水面发出悦耳的歌声
【注释】 上巳:古代在水边举行的一种祭祀活动。 帝城:指皇帝的宫殿所在地,京城。 倾都:倾国。倾都祓禊(fú xì)是指全城的百姓一同到河边洗去不洁之物。 须傍水:必须靠近水边。 奏乐:奏乐。要惊尘:要使尘埃飞起来。 弱柳障行骑:用柔弱的柳树作障碍物来阻挡骑马的人。 浮桥拥看人:用浮动的桥梁围住观看的人。 犹言日尚早:还认为太阳太早了。 更向九龙津:再往九曲河里走。 【赏析】
【解析】 题潼关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登临怀古之作,前四句描写潼关的险要和自然景观,后两句写登关所见,抒发感慨。 “客行逢雨霁”,点题,说明这是一首登临怀古之作;“歇马上津楼”一句,点出“逢”字,说明是作者在上船之前,来到潼关楼上歇息,并欣赏周围的风光。 “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两句诗中“雄”、“扼”等字,形象地描绘出潼关的形势。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
【注释】梁日:梁朝(南齐到梁的朝代,公元502-558),这里指梁武帝。 东阳:今属浙江省,是古代越中地区,这里泛指越中。 绿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 绿窗:用翠竹编成窗格的窗户。这里指隐侯所居的高楼。明月:指月亮。青史:史册。古人:古代的人。空:空寂。 江静闻山狖(yòu)声,川长数塞鸿。 江:指浙江。静:安静。狖:哺乳动物,俗称“山猿”、“猴”,叫声似“吱吱”声。塞鸿:塞北的大雁。塞:塞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