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
《扁舟北上又新除,别我吴门意有馀。岂谓间关魂独返,伤心空读寄来书。 文徵明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不舍之情。诗句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更透露出作者的情感世界和人生观念。通过这首诗,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以及他对于人生、友情的独特见解
注释: 我跟随仙人在瑶京城中任职,几次回到宫中骑马回来。回首过去游玩的地方已经成为大梦,燕山吴水让我难以忘怀。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张夏山的《张夏山挽词》中的一首,全诗抒发了诗人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和感慨。 首句“忆随仙侣仕瑶京”,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经跟随仙人在瑶京城中任职的日子。这里的“仙侣”指的是仙人的同伴或朋友,诗人与这些人一同在瑶京城中任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颔联“几度朝回并马行”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赏析作者思想感情和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 (1) 浮云世事两悠悠,一出都门百念休:浮云飘荡世间万事皆如过眼云烟,出城以后一切杂念全已抛却。 (2) 独有怀人情不极,双沟南畔数回头:只有我怀人的心情无法平静,在双沟的南畔频频回首。 译文: 飘散的白云在天空漫无目的地飘荡,世间万事皆如过眼云烟;一旦出了都门,所有的杂念全都抛却。 唯独怀念的人之情思不能平静
《只辨梅花新句好,莫论封禅有书无》是明代诗人文徵明所作,其全诗如下: 千年处士说林逋,漫有声名达帝都。 只辨梅花新句好,莫论封禅有书无。 我们将逐句进行详细解读: 1. 诗句解析: - “千年处士说林逋”:这一句提到了“处士”,即指隐居不仕的人,而“林逋”则是宋代著名的隐士和文学家,以擅长写梅花诗著称。这句话表明了作者在赞美林逋的才华和成就。 - “漫有声名达帝都”
诗句释义: - 炎夏悠悠白昼长,空斋睡起拂匡床。 - “炎夏”:指炎热的夏季。 - “悠悠”:形容时间很长或很悠闲。 - “空斋”:空寂的书房。 - “睡起”:从午睡中醒来。 - “拂匡床”:用扇子轻轻拍动床沿。 - 不须甲煎添金鸭,气泛崇兰满几香。 - “甲煎”:这里可能指的是用香料制作的甲煎(一种调味品)。 - “金鸭”:可能指的是用金制作的鸭子形的小容器,用来盛放香料。 - “崇兰”
注释: 八月初九日见月——八月九日,月亮初升,天还没有亮。 暮空云敛月初弦——傍晚时,天空中的云彩已经散去,月亮开始出现在天空中,就像弦一样。 露气星光共渺然——露水和星光一起在天空中飘荡,显得非常渺小。 回首棘闱供试事——回想起过去的科举考试,那时候我正在参加考试。 秋风梦断十三年——秋天的风带走了我的梦想,我已经等待了十三年。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注释: 行披荦确履苍虬,曲径穿云古洞幽。 只尺风烟千里外,居然人境见丹丘。 译文: 行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踩着苍虬似的石头,曲折的小径穿过云雾缭绕的古老山洞,景色幽深。 只有几缕轻烟,却能让人感受到千里之外的风尘气息,仿佛真的置身于人间仙境,看到了丹丘的美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览玄妙观时的景象以及自己的感受。首句“行披荦确履苍虬”,形象地描绘了作者行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
注释:道人,指玄妙观的僧人。古梅边,指的是梅花旁。为写幽情,是为了表达内心的情感。拂响泉,指的是轻轻拍打响泉。窗外,窗户外面。南枝,南方的枝条。春尚浅,春天还不算太深。雪英,指雪花。千片落冰弦,形容雪花纷纷扬扬落在琴弦上,就像在弹奏一曲优美的曲子。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和内心感受的诗作。诗人通过描述玄妙观周围的古梅、响泉以及窗外的南枝,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注释:古旧的殿堂长满青苔,松木的门扉专门为了山野之人而打开。匆匆忙忙没有尽情欣赏登高临远的乐趣,期待着有其他时候去观赏竹子。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玄妙观景色和作者游历心情的诗。首句写景,古殿悠悠,径有苔藓;第二句写人,松扉端为野人开;第三句写情,匆匆不尽登临兴;第四句写意,有待他时看竹来。全诗意境清新,语言简练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和作者思想观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内容,并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等。 第一句“粉香云暖露华新”:牡丹花开时,香气四溢,花瓣如雪,花朵似霞,色彩鲜艳夺目,娇艳欲滴。诗人用“粉”“香”来描绘牡丹的形貌,以“云”、“暖”、“露华”来渲染牡丹花的清新、娇艳。第二句“晓日浓薰富贵春”:朝阳初上,明媚的阳光照在盛开的牡丹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