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
【注】某比:我辈。笔札:书信。逋缓:拖延,推迟。应酬:应酬往来。露章:上书。荐留:推荐留下。才伯贻诗:才伯贻赠诗歌。见戏:被戏谑。即:就。解嘲:作解释。 【译文】 平生艺术之苑说荆关,点笔虽然很忙意却闲。 何需再去骑黄犊去,右丞胸中自有江山。 【赏析】 “平生艺苑说荆关”,诗人在《自咏》中有句:“艺苑三十余年事,唯君最是得人怜。”可见,他与唐伯虎的友谊非同一般。而唐伯虎又是江南名士
【注】: 1. 竹雀:指鹪鹩。 2. 茅檐:指草屋的屋檐。 3. 棘丛:荆棘丛生。 4. 三月春风:指春天的风和日丽。 5. 上林:皇家园林,这里借指京城。 【赏析】: 这首诗写于春末夏初,作者在京城为官时所作。诗的前半首写景,后半首写人。开头两句,写落木萧萧之时深山苦竹之中的鹪鹩,栖息在斜倚的屋檐之下。第三句“棘丛岂是藏身地”,言外之意是说,鹪鹩虽栖棘丛,但也不是长久之计
注释: 这首诗描写的是在闰正月十一日,作者游览玄妙观,经过各道院后,登上露台乘月而归的情景。作者通过描绘这些景象,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春天游历玄妙观的诗。诗人在游览过程中,发现了许多美丽的景色和有趣的事物。他首先来到了探春行觅羽人家,这是一处充满诗意的地方,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接着,他来到了洞里仙挑未着花的景点。这里的仙人挑着未开花的花
仙侣登真几百年,清风遗影尚依然。 琳琅翰墨精神在,我欲临文唤恕先。 注释:几百年过去了,仙人的伴侣仍然登上了仙界;清风和仙人留下的踪影仍然如此。这些宝物(如翰墨)依然闪耀着光辉,我渴望拿起笔,呼唤仙人宽恕我。 赏析:诗中诗人表达了对仙人的向往与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感慨。通过对仙人的描述,传达了对自由、纯净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散人廿载盗虚声,敢谓从前少宦情。补衮铭钟群彦在,功名原不到书生。” 是明代著名文学家、画家文征明的《马上口占谢诸送客十首其四》。此诗不仅展示了文征明的艺术才华和深邃的人生观,还反映了他对于当时社会现象的独到见解。 诗人通过“散人廿载盗虚声”开篇,表达了自己在艺术创作上长时间以来的孤独与坚持。这不仅仅是对自身艺术追求的陈述,更是对整个时代文人困境的一种反思。在这个充满竞争与压力的时代背景下
注释:不需要用浮夸的文辞来推荐子虚,为什么还要去询问沧海里的遗珠呢?如果还要像嵇康那样懒散不勤勉,那怎么能够胜任满桌的书卷呢? 赏析:《解嘲》是一首七言律诗,以“解嘲”为题,意在自解。这首诗通过自我解嘲,表达了诗人对当时官场黑暗、世风日下的不满情绪。首联“不用浮文荐子虚,底须沧海问遗珠”,直接表明了自己不追求浮华的文采来推荐子虚(《史记·孔子世家》),而要向沧海求取遗珠
【译文】 三年来,我常常在长乐宫听到报时的钟声,梦中常绕五湖东。此时身已在扁舟之上,开眼时却疑是梦游。 【注释】 三载:三年。长乐宫:指长安皇宫,唐时在此地建有长乐宫。梦魂:比喻虚幻的景象。五湖:指太湖、松江等。 忽:忽然。扁舟:小舟。 赏析: 《马上口占谢诸送客十首》,为李白在长安任翰林待诏期间所作。此首抒发了对离别的惆怅之情。 开头两句说,“三载”以来,诗人在宫中经常听到报时的钟声
注释:在深涧幽林中,我如同被遗忘的幽灵,三年来惭愧辜负了草堂神灵。青山应该嘲笑东方朔,为何还要让俳优之辈羞辱汉廷? 赏析:此诗作于诗人罢官归田之后,诗人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自己的心志。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首句用“绝涧深林”描绘自己身处深山之中,远离尘世喧嚣的景象;次句则表达了自己愧对神灵的愧疚之情。第三句通过“青山应笑东方朔”的比喻,暗示了自己虽然才华横溢,却仍然未能得到重用
注释:春风缓缓地吹来,水波渐渐荡漾,千里淮河的水流也随着春风吹起层层涟漪。我乘着一叶小舟,在清淮上悠然自得地划行着。我害怕南去的路程遥远,一路上需要接待的人很多,担心他们接应不周,让我感到劳累。 赏析:诗人以轻松诙谐的口吻表达了自己的行程和心情。他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以及自己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离别的感受和对未来的期望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和赏析。此诗是诗人送别赵丽卿之作,写诗人与赵丽卿离别时的情景。全诗四句,每句都是一个画面,“北雁”、“南征”、“东归”三个词组构成一幅完整的图景。“清秋”点明时间地点。“北雁尽南征”,北方已至深秋,南方正值早春,正是大雁南飞的时候。“我独东归计未成”,诗人在送别朋友时,正为自己不能如愿返回故乡而感到惆怅。“为计金陵文酒伴”,作者要为好友赵丽卿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