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和赏析。此诗是诗人送别赵丽卿之作,写诗人与赵丽卿离别时的情景。全诗四句,每句都是一个画面,“北雁”、“南征”、“东归”三个词组构成一幅完整的图景。“清秋”点明时间地点。“北雁尽南征”,北方已至深秋,南方正值早春,正是大雁南飞的时候。“我独东归计未成”,诗人在送别朋友时,正为自己不能如愿返回故乡而感到惆怅。“为计金陵文酒伴”,作者要为好友赵丽卿饯行
诗句:解却朝衫别帝州,一竿烟水五湖舟。 译文:我脱下官服告别了帝都,乘着小舟泛游在烟波浩渺的太湖之滨。 注释:解却:脱下;朝衫:官服;帝州:指京城;竿:竹制的船杆;烟水:水汽和雾气交织的景象;五湖:泛指太湖;舟:船只。 赏析:此诗描绘了诗人辞别帝都,乘坐小船在烟水蒙蒙的太湖上畅游的情景。诗人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无奈和辛酸
【解析】 “诸君送我帝城东,立马传杯犯朔风”,此两句为诗的首联,意思是诸君送我来到帝城的东面,马上喝酒庆祝我们相聚。 颔联“莫叹柳枯难折赠,春光都在酒波中”承上句而来。这两句的意思是不要感叹柳树已枯萎,难以用来赠送,春天的景色都在酒杯里流淌。诗人以折赠柳枝来比喻友情,表达了与友人依依不舍之情。同时,这两句也是对前一句“柳”字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 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注释】: 谢诸送客十首 其一:在三忠祠下,夕阳明丽,我几度含情送客。今日诸位还来送我,应该和往日一样深情厚谊。 【赏析】: 此诗是诗人于公元806年(唐宪宗元和十年)春天出使吴兴时所作的一首酬赠诗,是作者对友人的答谢之作。全诗以写景为主,表达了作者的感伤情怀。 “三忠”指的是唐代宰相姚崇、宋璟、张九龄三人,他们都是唐代名臣,为官清廉,为人正直。“三忠祠”即指供奉三位忠臣的祠堂。
【注释】闲官:指闲职,小官。素衣:白色之衣,比喻清白的节操。不染缁尘:意谓不受世俗污浊。诸君:这里泛指送行者。多情致:指有情感的人。 【赏析】诗中“素衣曾不染缁尘”是关键句,意为“我穿着白衣,不曾沾过世俗的尘埃”。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而“诸君亦自多情致,不送官人送散人”则是说,虽然各位友人也是出于好心,但他们送走的是官员而不是普通人,因此也显得有些过于热情了
【注释】 马上口占谢诸送客十首 其七 别酒淋漓满路岐,酒阑无奈客东西。 多情独有斜阳色,一路殷勤送马蹄。 赏析: 《送客》是一首写送客情景的诗,描写了诗人在离别时与友人依依不舍的情景。全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朋友深厚的友谊和深深的思念之情
【注释】 ①五十:古以五十岁为寿,此处指钱元抑年五十。赋归欤:谓赋《归去来辞》。②我亦:我也。头颅五十馀:我的头颅也五十多岁了,即五十有五。③病夫:这里用“病”形容自己的衰老。④行已:已经。厌尘裾:厌倦了污浊的官服。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友人南归时所写的赠别诗。前二句写送别时的心情,后二句写对友人的期望。全诗感情真挚,言简意明。 首联点出送别的原因。诗人在朋友临行之际,想到自己也有五十余岁了
【注释】 谢诸送客:诗人以谢客自许,自称"谢诸送客"。 谢诸:即谢公,指谢朓。 口占谢诸送客十首:《文苑英华》卷八一收录了谢眺的《送客诗》十首。这是其中的第二首。 怀归:思念家乡。 飞:急驰。 三载:三年。 沾衣:衣服被泪水湿润。 【译文】 过去每次送别都要思念家乡,千里之外的心情日夜飞逝。 回首三年来几次分别,这次恐怕不会沾湿衣衫
【注释】: 旧游:旧日的游踪。石湖:古时湖州称石湖,这里指湖州。故友:老朋友。相思:想念。语:告诉。近来:最近。憔悴:形容瘦损、疲弱不堪的样子。羸(léi)马:瘦弱的马,形容人因年老体衰而行动不便。听朝鸡:听早晨报时的公鸡打鸣。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友人南归时写的一首七绝诗。诗人在湖州时,和钱元抑有深厚的友谊。钱元抑这次回家去,他特地写了这首七绝送给他。诗中写自己与老朋友分别后
【注释】 ①赵丽卿:名不详,唐末五代时人。②马头尘:指送别时的尘土,借指马。③南来白水津:即“南来白水关”,在今陕西宝鸡市东。④要归人:要回家的人,即作者自己。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诗人在临别之际,对远行的朋友寄寓了殷切的关切和深情的勉励。首句写风送行人的尘迹已远,次句点明离别之苦,第三句既言别又道情,四句是说朋友虽然年老体衰,但归心难泯,仍要踏上征程。此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苍茫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