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浮文荐子虚,底须沧海问遗珠。
若为尚作稽康累,懒慢难酬满案书。

注释:不需要用浮夸的文辞来推荐子虚,为什么还要去询问沧海里的遗珠呢?如果还要像嵇康那样懒散不勤勉,那怎么能够胜任满桌的书卷呢?

赏析:《解嘲》是一首七言律诗,以“解嘲”为题,意在自解。这首诗通过自我解嘲,表达了诗人对当时官场黑暗、世风日下的不满情绪。首联“不用浮文荐子虚,底须沧海问遗珠”,直接表明了自己不追求浮华的文采来推荐子虚(《史记·孔子世家》),而要向沧海求取遗珠。这里的“子虚”指的是子虚乌有的传说或寓言,“遗珠”则是指被埋没的人才。诗人认为,真正值得推荐的人才应该具备真才实学,而不是靠虚名和浮华来吸引他人。这一观点体现了诗人对人才选拔标准的独到见解。颔联“若为尚作稽康累,懒慢难酬满案书”,进一步阐述了自己对于懒惰、拖延的态度。这里提到了晋代的嵇康,他因才华出众而被司马氏集团嫉妒和陷害,最终不幸身亡。诗人以此警示自己,不要因为懒惰或拖延而耽误了大好时光。尾联“解嘲”作为全诗的点睛之笔,再次强调了自己的态度。他认为,面对官场上的勾心斗角和尔虞我诈,唯有保持清醒头脑和独立思考才是应对之道。同时,他也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即使身处乱世之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自由。总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个性和人生观。它既是一首自我解嘲之作,也是一首充满智慧的劝诫之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